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课 包书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课 包书皮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8 18: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
《包书皮》教案
人美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一年级(下)
美术 第一学段
教材信息: 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一年级下册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
课 题: 包书皮
授课年级: 一年级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2 课时)
讲课时间: 2015年5月18日
教学目标: 1.以保护书籍为目的,根据书的大小,体验用手提袋包书皮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2.在观察和体验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掌握包书皮及书皮美化的基本方法,在合作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注身边的事物,对爱护书籍产生兴趣,,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手提袋形状、大小、色彩等特点包书皮,简单的组合文字与图片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了解实用和美观是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具准备:课件、展板、展台、范画、剪刀
学具准备:手提袋 、剪刀、 双面胶、 装饰材料 、吹塑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回忆导入(2分)
教师:前几天,同学们参加了一个特有意义的活动“帮帮小书本”,姚懿宸同学想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请看!
播放视频《包书皮的小快乐》
学生观看,教师引导学生从“找材料、包书皮、父母对话“中
发现共鸣。
【设计意图】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二、新授:( 16分)
(一) 联系生活 交流经验(3分)
教师:你有什么想法也想跟同学们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感受。
1.复习传统包书皮的方法
提问:你会包书皮吗?请试着说说包书皮的步骤。
教师出示教具①-③包书皮步骤:①测量大小 ;② 压印形状 剪出中缝; ③折叠固定
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回忆包书皮步骤,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关注包书皮细节。
2.认识包书皮的不同材料。
出示折页式展板
学生介绍自己在活动中找到的包书皮材料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大小 、色彩、外形。
随机板书:大小 、色彩、外形
3. 明确学习内容
出示课件:请猜猜这些书皮用的是什么材料?
学生:手提袋
教师:小小书皮随着时代也在不断的变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如何利用常见的手提袋包书皮,变废为宝。
板书课题:包书皮
【设计意图】交流感受,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学生对设计材料与生活的关注。
(二)观察材料 寻找方法(8分)
1. 认识材料 寻找特点
(1) 提问:如何用手提袋包书皮呢?
学生:把手提袋拆开展平。
教师拆解手提袋,。
(2) 提问:和其它包书皮的材料比较,手提袋外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手提袋有提手和穿孔;手提袋的袋口大多是双层的。
(3) 在黑板上出示教具④,引导学生从色彩和大小上观察手提袋。
【设计意图】以观察的方式,了解手提袋的形状、色彩、尺寸,感受材料的特性。
2.初次尝试 发现问题
(1)小组合作 发现问题
实践要求:观察你的手提袋,试一试能不能用它包书皮,把你发现的问题告诉大家。
提示:请大家先不要使用小剪刀。
教师巡视,听取各组意见。
提问:你都发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 ①如何处理手提袋袋口?
②包书皮时,多余的纸张怎么用?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2) 拆解书皮 解决问题
教师翻开折页式展板:到底要如何解决,我们来拆拆看,了解下这些书皮是怎么解决难题的?
组长领取书皮,学生分组拆书皮。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巡视时,提示学生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观察,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发现问题的机会,懂得要在了解材料的基础上包书皮,再通过拆一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归纳 教师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教具④完成示范。
(1) 提问:谁来说说,双层袋口的问题在包书皮时可以怎么解决?
解决方案: ①拆开,利用折边包书皮。
②保留双层袋口的边不折,只用其它可以用的边包书皮。
教师 :如果不折要保证书与书皮能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只要能起到保护书本的作用就可以,这需要大家去实验。
(2)提问 :这些多余的纸可以怎么处理。
学生:折过去、剪下来……
(3)欣赏利用边角料制作的多功能书皮。
教师拆解教具⑤,展示书皮。
教师小结 :即使是剪下来的废料我们也一样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根据材料的大小、外形、色彩,我们就可以把书皮设计得更美观、实用。
【设计意图】了解外形与用途是有关系的,能用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教师示范解决包书皮的教学重点,强化包书皮的要领,渗透实用与美观是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拼摆组合 美化书皮(5分)
1.回忆美化内容
出示教具⑥,教师:回忆一下,在包好的书皮上,我们可以安排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书名、图案、姓名班级……
教师示范并提问:猜猜看这是什么书?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内容和安排位置。
教师小结: 书皮图案是对书籍的不同内容的展现,体现了书皮实用功能与美化功能的统一。
过渡语: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加上姓名、班级等文字,这节课我们为学校的书籍包皮,重点就来看看如何安排文字和图案更美观。
【设计意图】联系经验,回忆美化书皮的内容,知道书皮图案的选择与书籍内容相关,感受书皮实用功能与美化功能的统一。
2.寻找美化方法
(1)欣赏作品
教师:打开书第3页,看看书上是如何安排文字与图案的?
同时出示教具⑦,邀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把书名和图案拼摆成她们认为最好看的效果。
教师出示幻灯片提示: 请仔细观察!
(2)发现规律
对比观察:同样的书名和图案,这样安排效果怎么样?
提问:比较两幅作品,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边回忆书上的作品,边回答:1.第一幅作品书名安排太靠左了,图案也太 密了。、
2.第二幅作品书名和图案太近,图案把书名都遮住了。
3.第一幅和第二幅相比,第一幅图案有大小变化,第二幅图案、文字大小都差不多。
教师:书名要醒目,图案不宜过多,大小要合适。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看看黑板上同学们拼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
师生调整书名与图案的位置数量。
过渡语:从作品中老师能看出同学喜欢把图案像编故事一样组合在一起,那怎么安排这些大小不同的图案才能更漂亮呢?我们来做个游戏,给粉红猪小妹一家排个队。
(3)拼拼看看
①拼摆游戏:为小猪一家排个好看的队形!
教师出示教具8:你们发现什么特点没有?
学生:这个组合像三角形,那个像半圆形……
教师:同学们把它们拼摆成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形,看起来很有秩序,如果再调整一下疏密关系,你看是不是更有趣了。
②教师:把它们与书名搭配起来看看效果!
提问:第三幅作品搭配什么形状的队形最漂亮?
【设计意图】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观察记忆、分析比较、游戏组合,寻找在书皮上安排文字与图案的规律,掌握美化书皮的简单方法。
三、学生实践(16分)
实践内容: 根据手提袋的特点包书皮,并运用拼摆的方法,安排文字和图案,进行简单装饰。
实践要求: 整齐实用 ;文字醒目 ;装饰美观
提示:请注意剪刀与手的距离和方向,安全使用小剪刀。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包书皮、装饰书皮,体验制作的乐趣。
四、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手提袋材料的使用。
2.书名与图案的位置安排。
五、展示:(2分)
(一)在折页展板上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美化书皮的效果。
(三)展示“书立音乐书皮”
教师:想想你的书皮还可以有什么样的功能?你来看看老师的这个书皮!
教师介绍书皮:阅读时书可以自己立在桌面上,是不是很方便,书本完全打开后,它还可以唱歌哦!关注生活,能让我们设计的作品更加美观、实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感悟生活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使美术回归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的情感与能力。
六、评价:(2分)
(一)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点评结合,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并提出改进方向。.
将小礼品(自制信插、笔帽)送给自评作品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二)评价内容:1.我的书皮能保护小书本。
2.制作精美。
3.我的书名安排醒目,书名与图案摆放美观。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用语言描述的能力,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巩固课堂知识。
七、欣赏拓展(2分)
过渡语: 我们用包书皮保护书本,那设计师是如何用他们的方式保护书籍的呢?让我们去看看?
(一)欣赏《子夜》的书籍装帧。
提问: 这是老师非常喜欢的书籍设计,你能看出它的独特之处吗?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学生观察回答也可以提出问题。
教师:它是我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老师设计的作品,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二)欣赏优秀书籍设计作品
教师展示书籍展台上的书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两本书籍,这两本书都曾荣获“中国最美的书”,让我爱不释手。
1. 《曹雪芹扎燕风筝录》借鉴了传统的六合装,书盒设计全方位保护着书籍,开口处设计成风筝造形,既有创意又美观。
2.《梅兰芳》的设计借鉴了古代的书口绘,向上轻轻碾开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舞台照,向下轻轻捻开是梅兰芳的生活照,轻轻一翻间,就仿佛翻过了艺术家的一生。
教师小结:古人言: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有好处,我们的祖先读书、爱书、敬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设计财富,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坚持“好读书 读好书”的习惯,在书海中启航我们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欣赏书籍装帧设计,拓展眼界,初步了解书籍装帧的保护功能和审美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