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12课 快乐家庭--做个快乐的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12课 快乐家庭--做个快乐的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8 14: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做个快乐的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学小学美术学科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彩泥变变变》中的《夸张的面具》的课外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人快乐时的五官变化。学会用压、叠、搓等泥工技能,塑造出一个快乐、自信的自己。通过制作一个快乐的自己,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感受身边不同的快乐。
学情分析
彩泥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课程,参与积极性高。老师用设问和游戏的设定,更能让学生情境投入。以“做个快乐的我”为主题来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并增加情感交流。
单元主题:彩泥变变变
课题名称:做个快乐的自己
类别:泥工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快乐时的五官变化。学会用压、叠、搓等泥工技能,塑造出一个快乐、自信的自己。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交流、比较,发现快乐时的五官变化,运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快乐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一个快乐的自己,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感受身边不同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捏塑的方法表现出五官特征。
教学难点:表现出快乐的五官变化。
要注意的问题:头发的浓密和五官的对称。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用彩泥表现出快乐的表情。
提高要求:以自己为对照,抓住特征做出快乐的自己。
教学准备:
学具: 彩泥、空白脸型板、牙签等小工具
教具:彩泥、课件、空白脸型板、牙签等小工具
教学过程:
情景的创设
教师设问:“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能和老师分享一下吗?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教师补充并出示照片:“快乐说也说不完。你们的脸上也会闪烁着最美丽的笑容。老师看到这些可爱、自信的笑脸,自己会忍不住也展开自己的笑脸。”
引出课题“做个快乐的我”
师:“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争取和保留。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起做一张快乐的小脸,好吗?”
【通过情景创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的探索
游戏设定:“老师做了几张小脸,五官不小心没放好。欢乐的笑容不见了。真是伤脑筋啊,我们的同学能来帮助一下吗?先找到需要哪些变化,看能不能找回可爱的笑脸。”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思考五官在笑容中发生的变化,接触不同的五官表现。
教师提示重点:“恩,一个个都很能干,也找到了重要的地方。老师来总结一下,可爱的笑脸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眼睛和嘴巴。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运用,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摆一摆的过程,学生了解欢乐笑脸的重点】
三、 手法的使用
出示三个重要的手法压、叠、搓。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
压:用来做基本形。
叠:用来突出效果。诸如眼睛上的亮光。
搓:可以表现头发和用于各种装饰。
【教师的示范和启发,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四、 练习与装饰
学生先捏制作头发和五官。
教师巡回指导,并掌控时间。
接着进行装饰的启发,诸如帽子、眼镜和蝴蝶结之类的。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表扬和鼓励。
【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完成作品,让学生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五、情感的串联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相信大家已经把今天的这一份欢乐留在了自己心里。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也能把欢乐带给大家。做个大度、勇敢、自信、开朗的你。好吗?”
教案说明:
在成长中我们会拥有许多幸福和快乐,但往往会被淡忘和忽视。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再出示生动的照片,会让学生对欢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引出课题-用小手来捏制出快乐的小脸。
游戏环节的设定,主要是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选择适合的五官部件。老师制作的部件都是包有磁铁,可以随意移动。能让学生对比找寻合适的位置。实践下来,比教师简单的告知五官的变化更有效果。老师在评讲学生的成果时,再系统的对笑容的重点加以强调。
示范环节,延续课本的知识点。在夸张的面具使用泥工技能上加以新的结合,准确提点学生压、叠、搓如何制作各个部分。示范头发的几种方法和眼睛嘴巴的不同表现。
学生尝试环节,教师把内容分为两快。先请学生完成头发和笑脸简单的特征表达。在展示过程中,提出能不能再美观些的小疑问。让学生自己研究来动脑筋,为小脸添加上更多趣味。诸如小眼镜、蝴蝶结、帽子等装饰。最终完成后,让学生再度展示作品,分享有趣快乐的小脸。
小结部分,教师串联情景,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同学笑容对每个人的巨大作用。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中珍惜幸福,播撒快乐。
教学反思
学生十分喜爱彩泥,因为漂亮的颜色和较强的可塑性都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喜好,用游戏和生活中的乐趣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不要过多的示范和规定,那样会制约学生的想象。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提供一些简单的途径,让他们自由选择和发挥。对于自我的熟悉,会让他们的作品产生不错的效果。情感的串联也十分重要,因为有爱和快乐,才会产生出更多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