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6 22:09:49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中进位情况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拓展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谈话引入。
1.
出示环保图片,学生看后谈感受,结合兔博士网站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十二千克水,照这样计算,这两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明白问题中的两个月是指什么?
2.
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12×61=732(千克)
第二种算法中的第二步,可能会有学生尝试着,根据昨天所学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一步可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边讲边写,同时与底下同学进行生生互动,在学生和学生的交流、质疑中,使学生明白第二部分积72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用竖式进行尝试计算时,如果遇到了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尝试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要在集体交流时进行说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集体交流时,通过全班互动、交流、质疑、答疑来突破这一难点。
4.
重点主题,突出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将12×61的竖式计算过程与昨天所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今天的竖式是有进位的情况,在此再一次突出并完善课题。
5.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46×37,并进行展示交流。
三、分层巩固,自主练习。
1.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引导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2.
课件出示练一练2、3、4题。由学生从这三道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展示交流解答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自主创编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由同桌进行解答互动。
四、文化拓展,课外延伸。
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古时候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些计算方法,如,我国古时候的“铺地锦”算法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计算方法,引发学生课下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者:石家庄市华清街小学
燕素玉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数学


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新授


一课时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完善自己的方法;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3.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和计算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话、讲解、总结、归纳


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动手演算,合作探究


竖式计算说理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时间




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总结回顾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下面就来一次笔算比赛,看谁算的又快又好。请生说说是怎么算的,指名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么算的。
2、同桌交换,请你当小老师对照大屏幕批一批。有错误的同学同桌二人找一找错误原因并且改正过来。
3、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好,看来你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出示课本第49页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1)幻灯出示学习提示
(指生回答)
(2)师:同学们估一估看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知道哪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根据估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不管怎么算都结果都比2000少)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列竖式计算)
(3)合作探究。出示合作要求:
1、独立思考2分钟

2、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组长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合作时间为3分钟;
3、合作交流完后,请组长向大家展示交流成果。
(4)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5)小组讨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师: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指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小结。
(6)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1、请你收南瓜。(竖式计算)
23×34
47×62
54×29
178×82
2、啄木鸟医生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了,我们一起给大树治病吧
3、花丛中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我们来帮助小蜜蜂采花蜜吧。(连线)比比看谁最快最好。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估算进行连线。
4、助人为乐我能行。(解决问题)
李老师带380元钱去商店买足球,发现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买了13个足球后,钱还没花完。(1)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2)
如果买完足球后剩余16元,足球的价钱是多少?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复习进位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为新知做铺垫。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总结的能力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有趣味性,让孩子们解决了实际问题,使他们愿学乐学。
3
20
15
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48
×37=1776
(盒)




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探索估算与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流的渴望,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格子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1(知识窗)格子乘法。
教学目标:通过格子乘法教学使学生了解乘法求积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和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格子乘法与列竖式计算算的联系。经历数学文化的熏陶,体验格子乘法——“铺地锦”的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在知识探究中加深对数学知识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理解格子乘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学生汇报课前完成的改错题134×16的竖式计算过程。
2、古时候,人们在计算乘法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你知道为什么吗?(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乘法”)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获新知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1、格子是怎么组成的?竖式中第一个因数8,第二个因数9分别在格子的什么位置?
2、右边竖式的计算过程中,8和9相乘过程中产生积72,7和2分别写在格子里斜线的什么位置?
3、右边竖式中8和9的积72,7和2分别在在格子外的什么位置?你能发现格子中这些数字的关系吗?
4、练一练
(二)合作探究,引发思考
如果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用格子乘法怎样算?(出示课件)
1、用格子乘法计算15
×7,第一个因数15,第二个因数7分别写在格子什么位置?
2、竖式中每一步计算,在格子中是怎样写的?
3、格子乘法中的积是怎样算出来的?
4、格子乘法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1)、画格子,在上方和右侧写因数;
(2)、从右上往左下画对角线,将每小格一分为二。
(3)、乘积的十位写斜线上方,个位写斜线下方。
(4)、从右往左沿斜线方向相加,满10进1。
(5)、
从高位写起,把格子左边和下边的数依次按顺序排列,得出乘积。
(三)反馈拓学
学以致用
用格子乘法计算下题
36×25
357×46
算法对照,沟通之间联系
格子乘法与笔算,因数和积的书写位置不同,但它们的算理和结果是相同的。四条斜线格相当于竖式中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每条斜线格上的数相加,相当于相同数位相加。都运用乘法口诀算
三、介绍史料,感受数学文化
1、格子乘法曾在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广为流行,大约在15世纪传入我国。因为计算完了以后,形如我国古代织出的铺在地上的锦缎。因此我国的劳动人民给把它称为“铺地锦”。?
2、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谈到了“写算”,也就是“铺地锦”。
程大位用歌诀的形式表述算法。“写算歌”是这样的?: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
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
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
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须疑。?
3、在中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镜花缘》第79回里,就有一段利用“铺地锦”求圆周长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