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1课《氓》《离骚》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第1课《氓》《离骚》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22: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氓
这首诗歌叙述了
一个女子
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感情悲愤,态度决绝,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
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
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虽属叙事诗,
但有强烈的感彩。
氓,百姓,
在诗歌里指的是男主人公。
1
2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掌握诗歌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能概括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匪fēi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jiān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一、通假字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___”同“___”,_____)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同“___”,___________)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同“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1.以
(1)秋以为期 ( )
(2)以望复关 ( )
(3)以尔车来 ( )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2.言
(1)载笑载言 ( )
(2)体无咎言 ( )
(3)言既遂矣 ( )
3.于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
(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
动词,说
名词,预言,说法
助词,无实义
介词,到
“于”与“嗟”连用,感叹词
三、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名词用作状语,______________)
(2)二三其德  (数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  (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
在早上,在晚上
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贫苦的生活
文化常识1.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用蓍(shī)草的茎占卦。
2.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角状,叫总角,
后来指代少年时代。豆蔻: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jī):指女子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及冠:指男子满二十岁,到了成年。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戴的帽子。)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赋的表现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蚩蚩”,
足见其忠厚是表面的,狡猾才是真的,也可以看出他求婚之切。
B.女子“送子涉淇”,又劝他“无怒”,最终答应了秋天办婚事。写出了女子温柔而有主见,同时也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
C.这几句话写出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失望和伤心→焦急与盼望→欣喜与激动。
D.恋爱终于有了结果。女子毫不掩饰自己的迫切心情,
体现出她纯朴、热情的性格。
1.第三章第一、二句和第章节第一句的比和兴分别有何作用?
2.《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试结合具体诗句列表进行分析。
(人物、时期、具体诗句、性格特点)
小组探究
1.《氓》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比兴分别有何作用?
(1)第三节以“鸠食桑葚”来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为后文起铺垫作用。
(2)第四节以桑叶的“沃若”到“黄而陨”的变化起兴,
为男子由“信誓旦旦”到“士贰其行”做铺垫。
2.《氓》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人物
时期
对比的诗句
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
婚前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纯真热情,渴望得
到美好的爱情
婚后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辛勤劳苦,任劳任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

婚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忠厚、和善
婚后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粗暴、多变、对爱
情不专一
另外还有以下对比:
男子的语言和行为的对比:信誓旦旦-士贰其行
河水和男性的对比: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男子不思其反
桑叶的前后对比: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第1课 离骚
1
2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掌握诗歌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诗人形象特征;
分析“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司马迁释为:“ 。”
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
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
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
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浪漫主义精神,
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正式形成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有屈原、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
楚辞的特征: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体的形式特点:
打破四言体式的限制,长短句交错运用,句式自由灵活,是《诗经》之后诗体的一次重大革新;句中或句尾用“兮”字之类的语气助词,使句子舒缓,抑扬顿挫,对表情达意、增强韵律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用楚地方言,如“扈”“凭”等;保留着“乱”“倡”“少歌”等乐曲形式;采用神话传说、想象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自读深思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hù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jī兮,謇ji?n朝谇suì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i。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n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熟读成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
“美人”一般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蛾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等属于“美人”的意象,这里是自喻。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
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蕙纟襄、揽茝、芰荷、芙蓉等属于“香草”的意象。
《离骚》中的这类“香草美人”意象
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
一方面衬托出诗人品行的高洁,另一方面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归纳总结一
《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内部+外部+后世影响)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
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归纳总结二


自读深思
第2段:研究现状——___________
第3段:研究历史——___________
第4段:学习理论——___________
第6段:想当然——发号施令
第7段:___________
8、9段:___________
第5段:
结构作用?
___________
极坏的作风
第10段:
___________
5.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
兼容并包、 革故鼎新(技术创新)。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2)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3)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4)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5)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6)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7)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8)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9)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10)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1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