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游欧归国,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1
2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人的思想和经历,把握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三美”主张在诗歌中的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爱校情结,激发对名校的向往之情。
3
在那里,
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
形成了以
“爱、自由、美”
为核心
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在那里,
他结识了
影响他生命、
终生为之倾慕的
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因。
在那里,
他遇到了当时
伟大的诗人
泰戈尔,
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
都受到了
这位大师的影响。
在那里,
他与英国
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初读诗歌,感知整体情感
朗读诗歌,请根据诗人的思想和经历
概括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
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兴奋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
“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
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
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不得不走的痛苦。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
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再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
2.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夕阳中的新娘”,指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
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看来诗人只是喜欢康桥美景。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是说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
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析读诗歌,赏析创作技巧
以小组为单位,赏析2-5节:
概括画面,分析手法,明确“三美”的角度。
要求:形成书面答案。
总结归纳一
①色彩的搭配。诗歌多选取有色彩的意象。如: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②AAB式的叠词。诗歌多运用“轻轻的”、“油油的”、“悄悄的”叠词,如:诗歌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既有难舍难分之情,又有无可奈何之意。
③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本诗共七节,每节四句,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为六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结构美,与康桥的美相呼应。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赏析“三美”主张在诗歌中的实践
3.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品读诗歌,感知艺术特色
4.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
表现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
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情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
这里的“甘心”二字,用词经典,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依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比喻恰当,表明梦境的美好,
也表明梦境的短暂易逝和虚假虚幻。
总结归纳二
鉴赏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注意诗人的思想状况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分析手法,诗歌常借助象征、用典等手法传情达意;
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融入意境,体会感情;
品味语言,诗家语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
总结归纳三
欣赏名校校园风光
湄潭的油灯
——为追忆浙大西迁而作
在贵州湄潭的文庙内
我看见了一盏小小的油灯
模样笨拙、朴素、简陋
无情的岁月已给它
涂上了斑斑的铜锈
我想像着曾有一双颤抖的手
每晚准时把它点亮
曾有一个不眠的大脑
每晚准时在暗淡的灯光下
展开它的复杂的
运算、筹划和研究
那是我们的老校长的灵呵
那是东方剑桥大学的魂
闪烁不定的微光
如同一粒金色的豆
曾给流亡中的莘莘学子
带去温暖的关爱
坚定的信念和来自
老校长的亲切的问候
远方前线,彼时炮声隆隆
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
同胞们正在艰难的颠沛流浪中
云贵高原,此刻夜深人静
浙大学子正在挑灯苦读
为延续文脉展示自己不屈的灵魂
三千二百个茫茫暗夜
文庙中的小油灯就这样一直亮着
历史的风云际会
让求是精神与夫子之魂
融为一体
穿越三千年时空
直至进入21世纪
与崛起的中华共庆
百年浙大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课堂检测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的一首赞歌,
赞美了剑桥大学的美丽,抒发了对母校的依恋。
请以新诗的形式写一首小诗,
来表达你对夫子学校的赞美之情。
要求: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课下作业
1.完成导学案习题;
2.搜集国内高校的校园照片,附上一首小诗,作为推介语。
再
见
C [“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
D [D项,“本诗的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它“爱用对比”。]
[答案] 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