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彩菌
有加利树
麂子
野狗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读文章,涵泳主旨,品味文中蕴含的哲思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文中景、物、情的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鉴赏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文化传承与理解:
深入领会文章深沉的文化底蕴,
体会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
小说的代表作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等;
散文则有《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知人论世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
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
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
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
寄予了作者
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整体感知
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
2.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文章第6段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4.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这一句话的内涵?
自读深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景物
联想
情丝(感悟)
人类声息相通
少女、村庄
海上的飓风
寒带的雪潮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小
组
探
究
归纳总结一
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
用石块砌成的旧路。
2.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
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
3.文章第6段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
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
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
4.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这一句话的内涵?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
这是一个浩劫的年代,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
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1.分析句子,抓关键词在理解某句话时,不妨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2.关注特色,由表及里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义的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抓住主旨,抽丝剥茧先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
4.联系“两境”,深层把握只有结合上下文弄清了语言环境,再对语句进行分析,才会弄清楚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同时,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只有如此,才能理解那些含蓄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技巧点拨
理解句子含义“四注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景物
联想
情丝(感悟)
小溪
曾养育昔日的人们
人类声息相通
鼠麹草
少女、村庄
生命的宁静之美
彩菌
滋养过山村里的人
生命的美好
有加利树
严峻的圣者
生命的渺小
野狗
海上的飓风
寒带的雪潮
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
麂子
幻境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归
纳
总
结
二
课堂检测
我们都有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经历,
在领悟自然之美的同时,
你又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
请用简练、含蓄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200字左右。
(学习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让文章富有内涵)
谢谢观看
秦 腔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读文章,涵泳主旨,品味文章厚重的文化意蕴;
思维发展与提升:
将本文与《胡同文化》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
梳理归纳中化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代文学奇才——贾平凹
贾平凹,著名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小说主要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
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格调清新隽永,明白了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等,
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
及散文《丑石》《天气》等。
知人论世
1.《秦腔》一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秦川人们喜欢秦腔?
2.“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试分析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效果。
3.“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赏读这一段场面描写,体会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自读深思
小组探究
1.围绕秦腔写了哪些内容?为何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
2.《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文章
都有对于生命的感悟,但感悟的内容不同,试分析。
1.《秦腔》一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秦川人们喜欢秦腔?
看排练、搭戏台、看戏人山人海、来客看戏招待、
红白丧喜之事包台戏。
2.“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试分析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效果。
①运用了夸张修辞,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②运用比喻修辞,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归纳总结一
①这一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
写戏开演前人们那种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
除了表现出人们观戏的热情,
也非常生动地传达出关东人特有的粗烈豪放的性格;
②“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人群的密集拥挤与流动感。
3.“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赏读这一段场面描写,体会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写了秦腔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演出环境,
人们看秦腔的态度、演出的效果,
演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等等。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
用意在于
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
展现秦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1.围绕秦腔写了哪些内容?为何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
归纳总结二
归纳总结三
2.《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文章
都有对于生命的感悟,但感悟的内容不同,试分析。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大自然让我们领略了生命的含义,
要像“鼠麹草”一样谦虚,像那“村女”一样恬静,
像“山村”一样质朴。
自然滋养人类,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秦腔》中处处流露出对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秦腔的作用下,人回归了本性,自然本真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透过文章,我们看到了秦人的淳朴不羁,他们“野蛮却不恶意中伤”,散发着生命的真实与朴素。
文中充满了对人性本真的赞美与向往。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
一条用石块砌成的旧路。
B.《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
C.《秦腔》开头部分强调“秦腔”的生成
与秦川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D.《秦腔》中对“秦腔”的描写仅仅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课堂检测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