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2) 正弦定理-【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复习巩固训练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4.3(2) 正弦定理-【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复习巩固训练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7 21:23:44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6.4.3(2) 正弦定理
一、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推论:
⑴.
⑵.
⑶.
二、重点题型
知识点一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1.在△ABC中,a=3,b=5,sinA=,则sinB=( )
A. B. C. D.1
2.在△ABC中,若A=120°,AB=5,BC=7,则sinB=________.
知识点二 :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分别为45°与60°,如果45°角所对的边的长是6,那么60°角所对的边的长是( )
A.3 B.3 C.3 D.2
4.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A=105°,B=45°,b=2,则边c=________.
知识点三 : 正弦定理的应用
5.△ABC中,b=30,c=15,C=26°,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无法确定
6.已知在△ABC中,角A,B所对的边分别是a和b,若acosB=bcosA,则△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四: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7.在△ABC中,∠ABC=,AB=,BC=3,则sin∠BAC=( )
A. B. C. D.
8.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b·cosA=ccosA+acosC.
(1)求角A的大小;(2)若a=,b+c=4,求bc的值.
9.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15,b=10,A=60°,则cosB=( )
A.± B. C.- D.
10.在△ABC中,已知a=2,b=2,A=60°,则B=________.
11.已知在△ABC中,a=,b=,B=45°,求角A,C和边c.
三、巩固练习
1.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AC=1,B=30°,则角A的大小为( )
A.120° B.45° C.30° D.15°
2.△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等于( )
A. B.2 C. D.
3.在△ABC中,已知b=40,c=20,C=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一解 B.有两解
C.无解 D.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
4.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C=120°,c=a,则( )
A.a>b B.a<b
C.a=b 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6.在△ABC中,已知a∶b∶c=4∶3∶5,则=________.
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75°,B=45°,c=3,则边b的值为________.
8.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满足bcosC=(3a-c)cosB.若·=4,则ac的值为________.
9.在△ABC中,a=3,b=2,∠B=2∠A.
(1)求cosA的值;(2)求c的值.
6.4.3(2) 正弦定理 答案
一、知识梳理
1. 。
2. ⑴.
⑵。
⑶。
二、重点题型
1.B 由=,知=,即sinB=.故选B.
2. 由正弦定理,得=,即sinC===.
由题意可知C为锐角,∴cosC==.∴sinB=sin(180°-120°-C)
=sin(60°-C)=sin60°cosC-cos60°sinC=.
3.A 设60°角所对的边的长为x,由=,得x===3。
4.2 由A+B+C=180°,知C=30°,由=,得c===2.
5.B ∵b=30,c=15,C=26°,∴c=bsin30°>bsinC,又c
∴此三角形有两解.
6.A 由正弦定理,acosB=bcosA?sinAcosB=sinBcosA?sin(A-B)=0,
由于-π
7.C 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2+9-2××3×=5.
∴AC=.由正弦定理,得=,所以sinA===.
8.解 (1)由正弦定理,2bcosA=ccosA+acosC?2cosAsinB=cosAsinC+sinAcosC
=sin(A+C)=sinB,∵sinB≠0,∴cosA=,∵0°<A<180°,∴A=60°.
(2)由余弦定理,得7=a2=b2+c2-2bccos60°=b2+c2-bc=(b+c)2-3bc,
把b+c=4代入,得bc=3.
9.D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B==,又a>b,所以角B为锐角,所以cosB=.故选D.
10.30° 由正弦定理,得sinB=b×=2×=.∵0°
11.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A=60°或A=120°.
当A=60°时,C=180°-45°-60°=75°.∵sin75°=sin(30°+45°)
=sin30°cos45°+cos30°sin45°=,∴c==.
当A=120°时,C=180°-45°-120°=15°.∵sin15°=sin(45°-30°)
=sin45°cos30°-cos45°sin30°=,∴c==.
∴A=60°,C=75°,c=或A=120°,C=15°,c=.
三、巩固练习
1.C 由于=,将AB=,AC=1,B=30°代入,求得sinC=.又由△ABC是钝角三角形,知C=120°,所以A=30°.故选C.
2.D 由正弦定理,得=,∴sinC==.又c
3.C 由正弦定理=,得sinB===>1.∴B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
4.D 由=及余弦定理,得=,即=,所以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有sin2A=sin2B,从而2A=2B或2A+2B=π,即A=B或A+B=.故选D.
5.C 由正弦定理可得===2a.所以sinA=,又显然A为锐角,
可得A=30°.所以B=180°-A-C=30°,所以a=b.故选C.
6.1 设a=4k,b=3k,c=5k(k>0),由正弦定理,得==1.
7.2 因为A=75°,B=45°,所以C=60°,由正弦定理可得b==
=2.
8.12 由正弦定理,得sinBcosC=(3sinA-sinC)cosB.化简,得cosB=.又∵B·B=accosB=4,∴ac==12.
9.解:(1)因为a=3,b=2,∠B=2∠A,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故cosA=.
(2)由(1),知cosA=,所以sinA==.又因为∠B=2∠A,
所以cosB=2cos2A-1=.所以sinB==,
在△ABC中,sinC=sin(A+B)=sinAcosB+cosAsinB=.所以c==5.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七章 复数
7.1 复数的概念
7.2 复数的四则运算
7.3 * 复数的三角表示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8.1 基本立体图形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第九章 统计
9.1 随机抽样
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9.3 统计分析案例 公司员工
第十章 概率
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0.3 频率与概率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