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04 15: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参考答案]C[08芜湖学业]第9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参考答案]A[08连云港中考]第33题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时间 总兵力 军费开支 军事基地及其他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1939年 33.5万 12亿美元
二战后
初期
1230万
90多亿美元 数百个军事基地,最强大的海、空军,垄断原子弹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背景: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居世界第一
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美国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
B.其手段是采取直接的武装侵略
C.其对象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其途径包括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参考答案]D [2007年韶关中考] 第11题
“冷战”的含义: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信号。
战后,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杜鲁门总统(1945-195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全面的开始。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
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
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
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
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
这个责任。
——1947.4.5.杜鲁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史料阅读: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结合上面材料, “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_____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1947年
欧洲复兴计划
控制西欧
目的是,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 ,防止革命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 , 。
打开西欧门户
迅速恢复经济
马歇尔计划的海报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我也是出于善意
1、从主要目的讲,两者没有区别;
2、从手段讲则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是赤裸裸地表现出公开的挑战性,而马歇尔计划则采取了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政局,从而达到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之共同抗衡苏联之目的。
思考: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何异同?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约标志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
赫鲁晓夫尼克松“大斗嘴”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华约的成立
华约
北约和华约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冷战的最终形成
北约
华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B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赫鲁晓夫
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
战略优势在美国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第一阶段:
争霸表现一
柏林墙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
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攻苏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苏攻美守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苏联
美国
欧洲
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两军对峙
经济增长缓慢
陷入越战泥潭
经济发展迅速
军费开支扩大
在亚太战略收缩
在亚非 大肆扩张
军事力量微略超过美国
苏攻势美守势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第二阶段: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世界现代史>>
力量对比 
1979苏军占领阿富汗
美国侵略越南失败
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其一是从越南撤军,其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实现了亲自访华的既定目标。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里根(右)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会面的资料照片
80年代
美国
竞争激烈
最大的负债国
苏联
从阿富汗撤军
裁减军备
第三阶段:
美苏有限缓和
1987年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
1989年10月,美、苏代表签署“最后一批中程导弹销毁完毕”文件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
80年代---90年代初
5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
有限缓和
美苏争霸的特点:
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美苏争霸的影响:
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科索沃战争
[参考答案]A[06年南京中考]第13题
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
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
关系。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总 结
冷战中的对峙
苏联
美国
争霸
冷战
政策
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
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
军事表现: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形成
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
60年代中至70年代末
80年代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小红在整理“冷战”的读书笔记时,设计了下表,请填写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
20.①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④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⑤东欧 ⑥苏联(每个1分)
注:错字扣分;答案应按要求答在指定位置上,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06年沈阳课改]第20题
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
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
告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考点:杜鲁门主义
九下P84
能力要求:识记
考点: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九下P84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参考答案] B [09河南中考]第16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参考答案]B [08苏州中考]第19题
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
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参考答案]A [08广东学业]第24题
战后,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参考答案]A [2007年内江中考] 第13题
24.(2011.莱芜)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这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下列关于杜鲁门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B.美苏在希腊和土耳其发生战争
C.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D
25(2011年盐城市).
1947年,为帮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帮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的途径。”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
B
14(2011年菏泽市).
北约轰炸利比亚的行动正在进行,其理由是所谓的“保护利比亚平民”。事实上当年北约成立的目的是
A.建立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对抗苏联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抗华约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北约的旗帜
A
24(2011年岳阳市)、
随着北约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持续进行,北约组织再次为我们所熟知。该组织产生于:
A、一战期间
B、二战期间
C、美苏冷战期间
D、二十世纪末
C
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  
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C
27(2011年徐州市).
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A B C D
B
18(2011年苏州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
29. (2011年雅安市)
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最重要的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B.扩大海外商品市场
C.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D.推动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
A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时期苏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B
小亮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参考答案] A[09东营中考]第20题
尼克松上台执政后,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实行战略收缩,其主要原因是
A.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冲击
C.美国债务负担沉重
D.苏联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
[参考答案]A[08威海学业]第29题
26(2011年福州市).
在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探讨了有关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问题,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结论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请你判断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并简要说明理由。
26.判断:结论一是错误的。
理由: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
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图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对峙局面的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三幅图反映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二:法西斯势力 图三:“冷战”时期 苏联解体(8分)
(2)大国结盟,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等等。(2分。学生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09滨州中考]第28题
31(2011年武汉市).问题思考
20世纪以来,大国历史发展呈现出道路选择、严重对峙与相互合作等多种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道路选择
依据下列表述,写出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2分)
描述一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二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了改造。
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事件一:俄国十月革命;
事件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2)严重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即推行“_____________”政策;同时,发动局部战争,造成了世界长期的动荡与不安。(1分)
(2)冷战
(3)相互合作
纵观20世纪中期以来的大国关系,合作是主流。
时间 事件
1945年 美、英、苏、中等国创立_______________
1979年 中美建交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表格中,美、英、苏、中等国创立的国际组织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这一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分)
(4)大国关系从严重对峙到相互合作,你有什么感悟?(1分)
(3)联合国。
(4)合作促进发展,对抗阻碍进步。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某班准备开展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请为其论点提供史实证明,并结合美国的发展谈谈认识。(7分)
论点:史实(各一例):
(1)争取民族解放——
(2)维护国家统一——
(3)领先科技发展——
(4)摆脱经济危机——
(5)反法西斯侵略——
(6)推行霸权主义——
认识:
[参考答案]
(1)美国独立战争(或《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等)(1分)
(2)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等)(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发展方面领先(或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爱迪生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等)(1分)
(4)罗斯福新政(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美国调整经济政策等)(1分)
(5)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美国参加26国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加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等)(1分)
(6)实行冷战(或美苏争霸;科索沃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争霸等)(1分)
(以上六个方面答出具体史实或人物事迹也可给分)
认识:美利坚民族具有反抗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适时的政策调整(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霸权主义威胁人类的安全和进步,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2007年吉林中考] 第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