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含义
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用材料原文回答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内容、实质和目的。
变
不变
中国是否需要一场改革
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5.7亿人每天能挣不到0.15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1957年是637元,
1978年是644 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我们国家10亿人口中,7.9亿是农民,要先把农民这一头稳下来,摆定了七亿多,天下就摆定了。 ”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改革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人民公社体制
吃大锅饭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影响:贫穷,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具体做法:
产生的影响: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后的变化
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包产到户迅速燃遍了近5000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粮食大幅度增产。纯朴本分的农民,以自己的惊人之举,被载入中国史册。
权
责
利
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保证国家、集体的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拥有土地的什么权利?
2、在材料二中找到什么是农民的责任和利益?
四川
安徽
内蒙古、贵州、广东
全国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从人工到机械化 ,生产方式大变革
改革后农村的变化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之意外收获——乡镇企业的发展
如今,美的集团拥有总资产90亿元,累计纳税30亿元,美的商标品牌价值达378.29亿元,闯进《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公有制,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图片中的农民老李,在新中国成立后,都经历过哪些改革?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的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84.1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需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国有企业改革前的弊端:企业缺乏活力、没有自主权,职工生产没有积极性。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p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政企不分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亏损147万元
1991年组建海尔集团——1992年利润8亿元
现在的海尔集团——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
海尔集团的变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
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国家计划
调节手段
行政手段
调节方式
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所有制结构
结构单一
利益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
市场机制
经济、法律手段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结构多元
注重效率,按劳分配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
1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3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
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 含义: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政社分开,统分结合
2.土地公有,两权分离
3.包产到户,生产自主
4.自负盈亏,多劳多得
农村
1.企业自主经营
2.公有制为主体
3.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
学苏联的路
1.政社合一
2.土地公有
3.集中劳动
4.平均主义
农村
1.政企职责不分
2.单一的公有制
3.平均主义
城市
解放
思想
改革
体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思维导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