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并且本节的学习对于以后的受力分析起了基础的作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点:实验的操作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理解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但是只有感性认识对解决很多问题是不够的,所以就迫切需要对摩擦力进行更全面系统科学的学习,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本节课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
乱扔西瓜皮,既不卫生,又容易造成危险,人行路时若踩到西瓜皮上,很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
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主要是受到摩擦力的缘故.那你了解摩擦力吗
这里我将引入小孩推箱子的情境,当小孩推箱子时,箱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箱子和地面接触,当箱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箱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运动起来。
当箱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箱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箱子受摩擦力,可见,箱子和地面接触,箱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_
作用点在___________
相反
接触面上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回顾:当你推箱子时,
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看起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
因素可能有:
猜想:
1.接触面所受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物体的运动速度
4接触面积的大小
实验过程:
器材:弹簧测力计 ,砝码,小车(木块),长木板
棉布,毛巾
一.探究摩擦力与压力
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使它沿长木板滑动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1=F1.
2.将一个 ,两个砝码分别放在小车上,增大压力,分别重复上述过程,测出摩擦力(f2=F2),(f3=F3).
压力 小 大 很大
摩擦力(N) 0.6 0.8 1.2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数据表格:
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拉者小车分别在长木板,棉布,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测出摩擦力大小f1 ,f2,f3,记录如下:
数据表格: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木板 棉布 毛巾
摩擦力(N) 0.5 0.8 1.1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远比滑动摩擦小的多.
主要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增大压力
b.使接触面粗糙
c.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a.减小摩擦
b.使接触面光滑
c.变滑动为滚动
d.使接触面分离
加润滑油
加气垫
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1.摩擦力的定义、分类、方向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如果把引课时自行车滑行的例子改为加速行驶过程,自行车所受的摩擦力有什么变化?二者结合,作出分析。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二、分类:动摩擦,静摩擦
三、方向和作用点
四、探究实验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2)减少摩擦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