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22: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3 单元
10 纸的发明 课堂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创造( ) 创伤( ) 纪录( ) 携带( )

积累( ) 劳累( ) 切断( ) 豆浆( )
指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创造—— ( ) 笨重—— ( ) 普及—— ( ) 吸收—— ( )
发现—— ( ) 记录—— ( )

解释词语的意思。
( ) 早在几千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创造:
( ) 但是, 这种书很笨重, 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携带:
( ) 只有少数人能用, 不能普及。
普及:
( ) 但麻纸比较粗糙, 不好书写。
粗糙: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介绍到的书写材料都有哪些? 请按顺序依次说明。
本文引用了一个成语“ 学富五车”, 其作用是什么?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了哪里?
蔡伦造出来的纸有何特点?
仿写句子。
例句: 我们有历史悠久的造纸术, 有精确美观的指南针, 有快速简便的活字印刷术。
仿句:
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 有个叫蔡伦的人, 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浸在水里捣烂成浆; 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 原料容易得到, 可以大量制造, 价格又便宜, 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7“.
改进”一词可以改成“ 创造”吗? 为什么?
8. 请用四字词语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补充完整。
→捣烂成浆→
9.2010 年 8 月 2 日,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 将月球背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这足见蔡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那么请你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来赞美蔡伦吧! 要求使用比喻修辞。
课外阅读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 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是我国古代供书写、记载文字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获得, 且甲骨和竹简都比较笨重, 不易携带; 绢帛虽然轻便, 但是成本非常昂贵, 不能普遍应用于书写。到了汉代, 由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从而促使书写材料的改进—— 纸被发明出来。西汉时期, 出现植物纤维纸, 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 纸张质地粗糙, 不适宜书写, 一般只用于包装。到了东汉时期, 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 改进造纸技术, 他用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 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 更适合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人们将经过蔡伦改进的纸称作“ 蔡侯纸”。公元 105 年, 蔡伦把他监制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 深得和帝称赞。和帝下令把改进的造纸技术推向全国。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 有改动)
造纸术出现之前供书写、记载文字的材料都有什么?
西汉时期出现的植物纤维纸有何特点?
蔡伦造纸的原料都有什么?
有人说, 不能将造纸术的发明这顶桂冠戴到蔡伦一个人的头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与点拨
chuàng chuāng lù xié lěi lèi qiē jiāng
发明 沉重 推广 吸取 察觉 记载
3.(1)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随身带着。
普遍推广, 使大众化。(4)( 质料) 不精细; 不光滑。
4.(1) 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蔡伦改进后的纸。
有力地说明了竹片和木片制成的书很笨重, 不易阅读、携带、保存。
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
既轻便又好用, 原料容易得到, 可以大量制造, 价格便宜, 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示例: 我们有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 有博大恢宏的故宫, 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介绍改进后的纸是谁改进的、改进的年代、制造方法及特点。
不能。“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旧有情况, 使有所进步。“ 创造”的意思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使造纸术有了一个进步, 并非独创, 所以不能改。
剪切原料 捞出晒干
示例: 蔡伦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闪烁在浩瀚的宇宙苍穹!
甲骨、竹简和绢帛等。
纸张质地粗糙, 不适宜书写, 一般只用于包装。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
示例: 同意。因为课本就提到“ 有个叫蔡伦的人, 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改进了造纸术”, 所以造纸术的发明不是某一个人的智慧,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示例: 不同意。虽然说造纸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如果没有蔡伦, 这种智慧也许不会那么早结晶, 人类文明的脚步就可能会慢很多, 所以蔡伦对造纸术的发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蔡伦完全当得起这顶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