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2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7 22: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和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4.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
(谈话导入)
师:刚才大家听了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首音乐中的歌词写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么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指的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改革开放。
新课讲解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时间
1980年
建立特区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特区的特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代表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意义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的原因
微 拓 展
这四个地区在经济、地理、人文等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1)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2)靠近港、澳、台,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外贸。
(3)这些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它们的开放有利于吸引侨资。
(4)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便于与国际市场交流。
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
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改革开放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新课讲解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过程
新课讲解
2.格局
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祥 对 比
近代史上的“开放”与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不同点
近代史上的“开放”
当今的改革开放
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
中国被迫开放,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影响
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党和政府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择D项。
新课讲解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
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时间
2001年12月
意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新课讲解
3.正确认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祥 对 比
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
(1)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能够把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引进来”。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走出去”,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创办经济特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开始于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主动融入世界”开始于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开始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材料中的“贸易合作区”以后被称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放区
A
当堂小练
2.下列城市中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厦门 B.珠海
C.深圳 D.汕头
C
当堂小练
3.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为( )
A.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辟长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当堂小练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地区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
B.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
C.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
D.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

B
当堂小练
5.下列史实与结论在逻辑关系上搭配不正确的是( )

B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