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1.4 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1.4 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8 06: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看后有什么感想?
达尔文介绍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达尔文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力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简介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达尔文和进化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该理论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现在的基因学进一步证明了此理论是正确的。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进化论的意义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人类进化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人类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早期的猿人像
晚期猿人阶段
德国的海德堡猿人,中国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都是古人类进化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晚期猿人。尤其是北京猿人的发现,明显地揭示了从猿到现代人转化的中间状态
晚期猿人
晚期猿人
晚期猿人
人类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三)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早期的智人介绍
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的古人类。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70多处,世界上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发现于1848年另一个是德国迪塞尔多夫(Dusseldorf)附近的尼安德特(Neanderthal)河谷一个山洞中发现(包括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骨和一些肢骨化石,约生活于7万年前),发现于1856年,由于直布罗陀头骨化石发现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资料直到1864年才发表出来,而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因而过去古人类学上曾将早期智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
早期的智人
人类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四)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新人的体质特征是:额部较垂直,眉嵴微弱;颜面广阔,下颏明显;身体较高,脑容量大。这些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会制造磨光的石器和骨器,已学会钻木取火。我国广西的柳江人、内蒙的河套人、四川的资阳人、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等,均属新人类型。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长82毫米的骨针,表明他们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还有穿孔的兽牙和贝壳等装饰品,说明他们已达相当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洞里还找到一块大鲩鱼的上眼骨,推知该鱼长达80厘米,说明他们已有相当高的捕鱼技术。当时的社会,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女人采集和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务。由于还实行群婚制,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是氏族的中心。
???
我国境内发现的新人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资阳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
???
中国最先发现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
1.人类是灵长类进化的最高阶段,于中新世末期,大约1000万—1400万年以前开始从猿类分化出来,向着人类系统方向进化。
人类进化的过程说明
2.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他的起源和发展,即进化的过程是: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直立人(包括能人,也称能干南方古猿)——(晚期)直立人(包括爪哇猿人,北京猿人,元谋猿人等)——早期智人(也称古人、尼人,包括中国的马坝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也称新人、克人,包括中国的河套人、山顶洞人等)——现代人(包括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或棕种人)。
人类进化在体质上与猿类的主要区别
人类进化在体质上与猿类的主要区别
在于人能够用两足直立行走,头颅变大,变圆,原始的犬齿变短,全部牙齿靠近在一起。于是有灵便的双手,敏锐的头脑和适宜咀嚼的牙齿,能够制造工具,杂食,语言交流,扩大活动范围等。这些功能又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发展。
人类与猿类更重要和本质的区别是人类出现了文化,群体社会不断发展。
人类进化与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及由它引起的植被和地形的变化。第三纪气候温暖,而于第三纪中新世开始变冷,至中新世末,南、北两极已有冰盖,低纬度地区也变冷,森林范围缩小,部分被毁灭,出现草原和荒漠。原住在森林中的古猿逃向赤道地区,住在森林边缘和平原上,于是用四肢攀缘,林栖,主要吃果实的动物,逐渐进化为能够两足直立行走,杂食,狩猎的动物。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就保存下来,继续进化发展,不能适应的就灭绝了。第四纪更新世冰期来临,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冷—暖和干—湿交替变化,植物覆盖、冰川、河流以及海、陆发生相应的变迁,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得以适应变化巨大的生存环境。这时期,现代人的体质进化已经基本完成,而人类的行为,智力,文化和社会有显著进化。到全新世,气候变暖,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进代,由原始公社进化为阶级社会,同时完成了人类的大迁徙,广布世界,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格局。
现代的猴子能变成人吗
现代的猴和猿类与人类是亲戚,有着共同的祖先,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但是自从他们在远古时期分化以后,各自沿着不同的分支系统演化,适应一定的生活条件,已经形成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类型和习性。所以,现代的猴子和猿类不能再变成人。
看完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表达与交流
人类祖先生活的情景
人类祖先生活的情景
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
根据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可以认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劳动生产,分工合作,语言交流和文化技术是促进人类及社会进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或动力。而现今世界发达地区,高科技已进入到电子和信息时代,又面临着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试想,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头大身小的畸形物吗?这是科学幻想还是杞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