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肥沃(
)
奔赴(
)
黯然(
)
俘虏(
)
摩擦(
)
难堪(
)
拟定(
)
手镯(
)
筹备(
)
遗憾(
)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tǔ
fěi
bēng
dài
shí
shī
kēng
shēng
(
)
(
)
(
)
(
)
qiān
míng
shū
róng
duàn
liàn
cí
xiáng
(
)
(
)
(
)
(
)
三、同音字组词。(4分)
[yuè]
(
)父
(
)读
喜(
)
跳(
)
[zhōng]
(
)肠
(
)表
最(
)
(
)告
[jì]
(
)讳
(
)术
边(
)
药(
)
[líng]
(
)巧
(
)俐
(
)毛
年(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熟练——(
)
从容——(
)
柔和——(
)
崭新——(
)
覆盖——(
)
清贫——(
)
镇定——(
)
清醒——(
)
踌躇——(
)
朴素——(
)
相信——(
)
困难——(
)
五、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7分)
一针(
)(
)
久别(
)(
)
(
)(
)自禁
一声(
)(
)
汗如(
)(
)
(
)天(
)地
舍己(
)(
)
不由(
)(
)
(
)(
)起敬
画“
”的词语含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
、
。
2.画“
”的词语是描写人物品质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
3.两人
,自有许多话说。(选词填空)
六、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4分)
1.沃克医生(
)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2.妈妈用温和的目光(
)着我和妹妹。
3.爸爸读报,总是先(
)一下各版的标题,然后再仔细阅读重要新闻。
4.她握住我的手,上上下下(
)一番,轻轻叹了口气。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编句)
2.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已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4.另一个兵士说:“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改为转述句)
八、品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这几句话运用了
、
、
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国方兵士
、
的丑陋嘴脸。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这句话写出了沃克医生对病人的
,起到了
、
的作用。
(2)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1.先补充诗句,再完成练习。(3分)
凉州词
,一片孤城万彻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戍边土兵的
之情。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军神》以两位人物的
体现他们的情绪变化,也形成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一条是“刘伯承微微一笑→
→
→
”;另一条是“沃克医生冷冷地问→惊疑→
→
→
惊呆→慈祥”。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诗句中的“
”一词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毛主席做出这样的批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
,又看到了他作为命领袖的
。
4.《清贫》一文用“清贫”这个词作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
,又表明了共产党员以
为美。全文采用
的方法,阐明了“清贫”的意义。
十、课内阅读。(6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补全诗句。(1分)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1分)
3.解释下列词语。(2分)
涕:
却看:
须:
纵酒:
4.这首诗,除首联
(叙事
抒情)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
(叙事
抒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
”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该作者“
”。
十一、课外阅读。(9分)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并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②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分)
不容置辩:
2.读画“
”的①句,体会句子中所饱含的情感。(2分)
3.读画“
”的②句,想象卫土长会向毛主席怎么解释。(2分)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几件事。(2分)
5.结合短文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毛主席。(2分)
十二、习作。(30分)
题目:他
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活动。
参考答案
wò
tù
àn
fú
mó
kān
nǐ
zhuó
chóu
yí
土匪
绷带
实施
吭声
签名
殊荣
锻炼
慈祥
三、岳
阅
悦
跃
衷
钟
终
忠
忌
技
际
剂
灵
伶
翎
龄
四、生疏
慌张
生硬
破旧
裸露
富裕
慌乱
糊涂
镇定
奢华
怀疑
容易
五、见血
重逢
情不
不吭
雨下
冰
雪
为公
自主
肃然
1.出生入死
南辕北辙
2.示例:忠心耿耿
大公无私
3.久别重逢
六、1.审视
2.注视
3.浏览
4.打量
七、1.写字台上放着电报。
大雪很快地把军需处长的身体覆盖了。
军需处长的身体很快地被大雪覆盖了。
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4.另一个兵士说,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他是老出门的,骗不得他。
八、1.动作
神态
语言
贪婪
凶恶
2.(1)敬佩
点明题旨
揭示中心
(2)因为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忍受常人不能忍的痛苦时还默数刀数,沃克医生无比钦佩,所以发出由衷的赞叹。
九、1.(1)唐
王之涣
思乡
(2)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神态变化
平静
一声不吭
勉强一笑
柔和
生气
愣住
3.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
情感
博大胸怀
4.主要内容
恪守清贫
叙议结合
十、1.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2.唐
杜甫
3.眼泪。
回头看。
应当。
开怀痛饮
4.叙事
抒情
喜
生平第一快诗
十、1.不容许别人争辩。
2.李讷的吃、住、行都和普通学生一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搞特殊化的主席女儿。
3.冬天那么冷,天黑路又远,一个女孩子,多不安全,况且她还是您的女儿。
4.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卫土长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被毛东严厉地批评;李讷因经常饿肚子,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
5.不搞特殊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大度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