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10: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一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的瞳仁;斗虎一样,是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
飞动
闪耀
强健
B.
飞扬
闪耀
强壮
C.
飞动
闪射
强壮
D.
飞扬
闪射
强健
2.下列诗句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二十里铺(pū)送过柳林铺迎
B.
树梢(shāo)树枝树根根
C.
羊羔(gāo)羔吃奶眼望着妈
D.
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瞳仁 侮暗 明浙 遣责
B.
振撼 耳绊 副射 悬涯
C.
恬静 颤栗 充沛 燥热
D.
束缚 凝集 敲垂 锻练
4.词类活用是为了修辞和表达的需要临时把甲类词用作乙类词的语言现象,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如《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朦胧”一词就是词类活用。
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A.
所以愉快着你的愉快,痛苦着你的痛苦。
B.
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一辈子。
C.
他多年的辛劳给学生酿制了一种智慧。
D.
我是真心诚意地夸你。我觉得跟你特说得来,特知音。
二、语言表达
5.揣摩下面语句的特点,仿写一例。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6.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7.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8.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9.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10.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11.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四、作文
12.《回延安》是一首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赞歌。诗人通过对自己回访延安时的激动心绪的描述,热烈地倾诉了对于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请你也写一首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的小诗。
五、填空题
1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闭塞(_____)
能量(______)
活塞(_____)
测量(______)
要塞(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遏力的zhǔ
fù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1)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气恼(_____)
絮叨(_____)
zhǔ
fù(_____)
装模装样(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文中“宽慰”的意思是:_________。
15.指出下列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3)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段文字出自《安塞腰鼓》。“飞扬”更能表现“流苏”的轻盈飘飞之态;“闪射”更能表现“瞳仁”放出的光芒之强;“强健”更能表现“风姿”的美好。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A项注音有误,“铺”应读pù。
3.【答案】C
【解析】“侮暗”应为“晦暗”,“ 明浙”应为“明晰”,“遣责”应为“谴责”,“振撼”应为“震撼”,“耳绊”应为“耳畔”,“副射”应为“辐射”,“悬涯”应为“悬崖”。D项“凝集”应为“凝聚”,“锻练”应为“敲捶”“锻炼”。
4.【答案】C
【解析】C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
5.【答案】(示例):
每一个笑容都充满了阳光,每一个笑容都醉人心田,每一个笑容都是美丽和阳光的变幻。
【解析】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扣住:(1)用排比句形式写句;(2)从不同角度写同一话题内容;(3)排比句中运用散句。
6.【答案】示例:
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风筝》)
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从中选取一重要细节,仿照例句的表达形式,概括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7.【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解析】抓住第一句主干句摘引即可,主干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
8.【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解析】抓住提问句中的关键词“怀抱”“温馨”“甜蜜”理解作者的情感,据此搜寻作者表达这一意义的文字段即第六自然段,摘引第一句作答即可。
9.【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解析】联系两篇作品所表现的地域环境和文化,从读者的情感认识这个角度来概括。
10.【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解析】要说明作者运用的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目的是为后面赞美陕北的山作铺垫。
11.【答案】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
【解析】注意理解四句话的内容含义,从文化特色、精神象征这方面来理解。
12.【答案】我爱我师
老师就象红烛,
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
却燃烧了自己,
直到红烛成灰。老师就象园丁,
养育着我们这一株株花朵,
却辛苦了自己,
直到体力耗尽。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啊!老师就是这么无私!
啊!老师我们爱您!赞美老师诗二: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诗歌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原诗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诗歌一定要与原诗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仿写,仿写诗歌要求有三:一是主题相同,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二是诗歌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13.【答案】sè
sāi
sài
liàng
Iiáng
【解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塞”(拼音:sāi、sài、sè),即多音字。
要据义定音。
14.【答案】nǎo
dao
嘱咐

遏力
竭力
宽解安慰
【解析】第(1)和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模”是多音字:“mú”,模样;“mó”,模型。(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根据句意可知“宽慰”是宽解安慰的意思。
点睛: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15.【答案】(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解析】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包括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