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22: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一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相应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
B.
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付之一笑)
C.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不耻下问)
D.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为人师表)
2.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
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
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
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4.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________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________躁动,以厚道的心地________偏激,以沉稳的步履________沉醉。
A.
激荡 沉淀 稳住 踏破
B.
踏破 稳住 沉淀 激荡
C.
激荡 稳住 踏破 沉淀
D.
踏破 沉淀 激荡 稳住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
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
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
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语言表达
6.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很多词语,请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5个词(或5个以上),试着写一段话。
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7.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段话。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渔人甚异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9.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
B、从表达方式看,聚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C、一文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D、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明确表达了孤芳自赏,鄙视没学问的人的思想感情。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或名言中写出两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
13.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B、读xiān,新鲜C、读xiān,鲜艳D、读xi?n,少
14.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读文赏荷
①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
②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①刘云波是成都的一位妇产科女医师,在成都执行医务,上十年了。她自己开了一所宏济医院,抗战期中兼任成都中央军校医院妇产科主任,又兼任成都市立医院妇产科主任。胜利后军校医院复员到南京,她不能分身前去,去年又兼任了成都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的校长,我写出这一串履历,见出她是个忙人。忙人原不稀奇,难得的她决不挂名而不做事;她是真的忙于工作,并非忙于应酬等等。她也不因为忙而马虎,却处处要尽到她的责任。忙人最容易搭架子,瞧不起别人,她却没有架子,所以人缘好——就因为人缘好所以更忙。这十年来成都人找过她的太多了,可是我们没有听到过不满意她的话。人缘好,固然;更重要的是她对于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切。她不是冷冰冰的在尽她的责任,尽了责任就算完事;她是“念兹在兹”的。
②在她自己的医院里,除妇产科外她也看别的病,但是她的主要的也是最忙的工作是接生,找她的人最多。她约定了给产妇接生,到了期就是晚上睡下也在留心着电话。电话来了,或者有人来请了,她马上起来坐着包车就走。有一回一个并未预约的病家,半夜里派人来请。这家人疏散在郊外,从来没有请她去看过产妇,也没有个介绍的人。她却毅然的答应了去。包车到了一处田边打住,来请的人说还要走几条田埂才到那家。那时夜黑如墨,四望无人,她想,该不会是绑票匪的骗局罢?但是只得大着胆子硬起头皮跟着走。受了这一次虚惊,她却并不说以后不接受这种半夜里郊外素不相知的人家的邀请,她觉得接生是她应尽的责任。
③她的责任感是充满了热情的。她没有结婚,常和内人说她把病人当做了爱人。这决不是一句漂亮话,她是认真的爱着她的病人的。她不忽略穷的病家,住在她的医院里的病人,不论穷些富些,她总叮嘱护士小姐们务必一样的和气,不许有差别。如果发觉有了差别,她是要不留情的教训的。街坊上的穷家到她的医院里看病,她常免他们的费,她也到这些穷人家里去免费接生。
④有一年我们的三个孩子都出疹子,两岁的小女儿转了猩红热,两个男孩子转了肺炎,那时我在昆明,内人一个人要照管这三个严重的传染病人。幸而刘医师特许小女住到她的医院里去。她尽心竭力的奔波着治他们的病,用她存着的最有效的药,那些药在当时的成都是极难得的。小女眼看着活不了,却终于在她手里活了起来,真是凭空的捡来了一条命!她知道教书匠的穷,一个钱不要我们的。后来她给我们看病吃药,也从不收一个钱。我们呢,却只送了“秀才人情”的一幅对子给她,文字是“生死人而肉白骨,保赤子如拯斯民”,特地请叶圣陶兄写;这是我们的真心话。我们当然感谢她,但是更可佩服的是她那把病人当做爱人的热情和责任感。
⑤刘医师是遂宁刘万和先生的二小姐。她出身在富家,富家出身的人原来有啬刻的,也有慷慨的,她的慷慨还不算顶稀奇。真正难得的是她那不会厌倦的同情和不辞劳苦的服务。富家出身的人往往只知道贪图安逸,像她这样给自己找麻烦的人实在少有。再说一般的医师,也是冷静而认真就算是好,像她这样对于不论什么病人都亲切,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罢!
(有删改)
17.课文第①段列出刘云波医师的一长串履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刘云波医师的哪几件事?
19.朱自清的散文朴实、自然、清新、优美,素以充满至情而著称。杨振声在说:“朱自清先生是那么诚恳、谦虚、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你能结合本文,举例谈谈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吗?
20.“她出身在富家,富家出身的人原来有啬刻的,也有慷慨的,她的慷慨还不算顶稀奇。真正难得的是她那不会厌倦的同情和不辞劳苦的服务。富家出身的人往往只知道贪图安逸,像她这样给自己找麻烦的人实在少有。再说一般的医师,也是冷静而认真就算是好,像她这样对于不论什么病人都亲切,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罢!”面对刘云波医师的诚恳亲切,朱自清先生作出了热情而公允的评价,读鲁迅先生的,我们也认识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你能在以下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对他作出热情洋溢的评价吗?(150个字左右)
长妈妈
范爱农
父亲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吗?”学生们①_____(瞠目结舌
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②_____
(不约而同
异口同声)地请求。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只有郑重地选择人生才能不留下遗憾。
2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学生的话补充完整。
2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4.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25.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26.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2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五、填空题
28.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1)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慨。(  )
(3)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慢步。(  )(4)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既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
29.理解填空。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的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________,“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根据意思写成语降低了题目难度,但要注意字形。既要根据字面意思联想出成语,还要调动知识积累选择最准确的。D项有误,“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是“以身作则”的解释。
2.【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根据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来判断,①②两句是提出论点,后面的句子都是在分析讲道理证明论点,所以答案为B。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作品的层次关系,了解内容的要点。
3.【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字形的正确认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准确写出来。就本题而言“出板”应为“出版”。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第②句关注前后文意,“清醒的头脑”“躁动”用“稳住”不是“沉淀”,“沉淀”是凝聚,积累,与语意不符,排除A、D选项。第④句中“沉稳的步履”“沉醉”用“激荡”,排除C选项。故选B。
5.【答案】B
6.【答案】示例:在我们青春朦胧的季节里,人与人之间可能会产生些许的生疏与别扭,但是这些现象在亲人和师长的教导下可以慢慢地改正,只要我们本着不耻下问的思想去咨询别人,做事别拖沓,终会走出青春的小泥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课生词的理解并且运用的能力。做这类题的时候,可以把它定位成写话题,但是不拘泥于写景、写人、还是写事。主要是积累学生的词汇量。100字左右。
7.【答案】示例: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能力。
8.【答案】C
【解析】A项文明;说出。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思;代词。C项能够;能够。D项有;又。
9.【答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解析】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斯、惟、馨”等重点词语,有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流畅性。
10.【答案】D
【解析】D项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明确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11.【答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注意要求,能达到“激励鞭策自己”“学习方面”,再写古诗词即可。
12.【答案】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
【解析】“亵玩”是注解中的重点词语,“妙绝”是两个词,“绝”为“极”“妙绝”即为“妙极了”。
13.【答案】D
【解析】这道题因为是课内文言文的课下注释,因此非常简单。日常学习中,对课下的注释要掌握扎实。
14.【答案】B
【解析】文言文朗读常见的停顿有以下几种:主语和谓语间应停顿、动词和所带宾语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补语间应停顿、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提前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应停顿、句子成分省略外应停顿、句首发语词后和关联词所属内容间应停顿。
15.【答案】①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两个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莲之爱”“偕”,
“莲之爱”即对于莲花的喜爱,“偕”应译为“偕同”。
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B项为主谓之间的停顿。
16.【答案】①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研明媚,袅娜多姿
②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①理解原文大意,抓住原文中的语句提示即可提取出来,如“忽有大雨倾盆而至”表明后句“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写的是“雨中”的荷花,“少时,雨过天晴”表明后面“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描写“雨后”的荷花。②为开放性题,同意“君子”,
可从这个词概括了莲的品质的角度回答。同意“仙子”可从这个词语强调了莲的风采、风度、仪表等角度作答。此题要在通读两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大意,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然后根据要求或提取或概括,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17.【答案】突出刘云波医师职务之多,工作之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刘医师的尽责、热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察文章首段的作用。本文首段的作用大概有:交代任务的身份、设置悬念、为下文描写该人物做伏笔等。
18.【答案】半夜去郊外接生;免费为穷人看病;救治我的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可以尝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19.【答案】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平淡之中蕴含深情。文中写刘云波医师,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只是用纯朴平直的文字叙述刘医师工作中的一个个细节,展示其对病人的热情和责任感。如黑夜去郊外接生,“只得大着胆子硬起头皮跟着走”,寥寥数字,使其心惊胆战的情态跃然纸上,凸显其看似文弱而坚定热忱,貌似胆怯而勇敢执着的为医之道,为人之道。
【解析】本题考查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其风格即可。
20.【答案】(示例)长妈妈:她没有多少文化,甚至可以说是粗俗,她会害死“我”的隐鼠,会迷信地让“我”吃福橘,但她对于童年的鲁迅来说,却是一个温暖的火把。是她,无私地陪伴一个儿童,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述长毛的故事;是她,跑了许多路,费了许多心思,为鲁迅买来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她的善良、热情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多少慰藉!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对人物评价准确、公正、符合原著、语言流畅即可。
21.【答案】①面面相觑;②不约而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分。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面面相觑: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总之,这几个词语是近义词,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定用哪一个词语更恰当。①面面相觑;②不约而同
22.【答案】(紧扣“我和他恰好相反”来回答)示例: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紧扣“我和他恰好相反”来回答)示例: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
23.【答案】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只有郑重地选择人生才能不留下遗憾的道理(或:“哲理”“事理”等)。
【解析】语句不完整,应补充上“的道理(或:“哲理”“事理”等)。
24.【答案】D
【解析】议论文此类题是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中有关内容,要从有议论文的知识点上来比较判断。A项没有围绕几个分论点。B项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而选项中的例子是说明快乐是一种能力,有助于帮助我们成功。C项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错,文中多次运用了古文名句。
25.【答案】(1)对比论证。“缺失信仰……有信仰。”将两者进行比较,突出信仰对能力的重要性。
(2)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突出立志(有信仰)的重要性。
(3)比喻论证。“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将立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比作上述内容,生动形象地揭示信仰的重要意义。
【解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本文中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26.【答案】“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是辩证的(有一利就有一弊)。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会走向成功。(只要举例具有辩证性,名言、事例皆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阅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仔细阅读句子及其前后文,理解句子的含意,并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只要举例具有辩证性,名言、事例皆可。
27.【答案】快乐是一种能力。
【解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就是论点。
28.【答案】(1)幕—暮 (2)慨—概 (3)慢—漫 (4)既—即 
【解析】根据句意和词义来选择恰当的汉字,如“大概”读音就是“ɡài”
29.【答案】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周敦颐
【解析】理解课文内容,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