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2. 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和意义,以及隋朝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朝大运河的一些基本概况、地位和价值,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大运河。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了解科举取士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理解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选官制度,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对古今中外及后世影响深远。
4.通过研读教材史料,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
【评价任务】
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
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
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4)
【资源与学法建议】
1.本单元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因为是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课有新奇感,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比较感性化,也会受到影视剧等社会信息的影响,缺乏客观理性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在这一学情下,本课的学习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读图能力,梳理时空观念的能力,研读史料的能力等。
2. 本课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以下特点:a、立足本学校的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b、将视频、图片、诗歌等历史史料引入课堂,力求使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c、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发挥史学的育人作用,力求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立德树人。
【学习过程】
第一目 隋的统一
任务一:自主阅读第2页至第3页第一段及课文中的相关材料(指向目标1)
1、列举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统一时间。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2、出示隋文帝画像及《含嘉仓示意图》及相关介绍说明,提问隋朝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设计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阅读史料来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能力。
第二目 开通大运河
任务二:自主阅读第3页第二段及右侧的“相关史事”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指向目标2)
列举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皇帝、大运河的组成、意义。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运河。
设计说明:通过史料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唯物史观。
第三目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任务三:自主阅读第3页第三段及相关材料(指向目标3)
阅读课文,总结出开创科举制的人物、原因、正式确立的标志。
2、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你喜欢哪一种?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利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目 隋朝的灭亡
任务四:自主阅读第4页的三段文字及相关材料。(指向目标4)
1、阅读教材的文字及材料,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阅读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分析第四页“材料研读”中的材料,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设计说明:通过教材的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检测与作业】
1.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检测目标1)
A.宋 B.齐 C.梁 D.陈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检测目标1)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3.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检测目标3)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隋炀帝
4.当今举世瞩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检测目标2)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7、材料分析
材料一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检测目标1)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检测目标2)
A.____ _ B._____ C.____ _ D.____ 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检测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