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基本信息
年
级
一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美版一年级下
学习领域/模块
造型.表现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动物
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学习内容以建构主意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合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和发展。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美术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包括《动物与我们同行》、《北京动物园》、《撕纸真有趣》、《让动物站起来》、《鸟是人类的朋友》五课教学内容,涵盖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美术学习领域,以欣赏评述引入,引导学生“观赏自然界动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达”,再引导学生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不同领域的学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发现认识,用不同工具、方法表现动物的可爱和动物的美,从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并在学习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学习者分析
通过之前的美术课堂学习,这阶段的学生已经尝试过用不同工具和各种媒材看看、说说、画画、做做等方式大胆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掌握了基本美术表现技法,如:画、涂色、折、剪、捏等。但一年级的孩子仍以玩为中心,喜欢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常出现“图示化”的问题,在构图方面,对物体的大小、高低、空间并不注意,常把遮盖的部分表现出来,表现事物最有特点的部分,忽略前后遮挡关系。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通过几个美术学习领域的学习,从不同角度认识、欣赏、评价、表现动物,了解美术语言既表达方式方法,运用不同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现,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培养审美能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美术素养。
单元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动物,学习运用不同方法材料表现动物。
单元教学难点:
如何用各种表现方法,准确表现动物外形、色彩、动态特点,及场景的营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整体欣赏了解
观察概括
平面表现
设计制作
立体表现
综合探索
跨学科跨领域
《动物与我们同行》
《北京动物园》
《让动物长起来》
《鸟是人类的朋友》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撕纸真有趣》
2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北京动物园》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内容结构分析)
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课学习有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技能与技法,本课在整套教材中属于造型表现.绘画的技法学习课程,在技法上有一年级的《图形变变变》《找妈妈》《变脸的太阳》《勤劳的小蚂蚁》《我的手》《漂亮的童话城堡》《画蘑菇》等课作为本课的技法依托,在上述课程中,学生学习了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的方法,本课是绘画知识技能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条主线是知识与人文内涵,包括《找妈妈》,《昆虫一家》,《勤劳的小蚂蚁》《动物与我们同行》,同属于以动物内容为主题的单元,这些课程为本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素材。以上两条主线为学生下一步提高综合素养提供基础。本课通过学生现有绘画技法,灵活的运用到动物题材绘画创作之中,并在《漂亮的童话城堡》《画蘑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场景,表现前后遮挡关系,展现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学习者分析
通过之前的美术课堂学习,这阶段的学生已经尝试过用不同工具和各种媒材看看、说说、画画、做做等方式大胆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掌握了基本美术表现技法,如:画、涂色、折、剪、捏等。但一年级的孩子仍以玩为中心,喜欢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常出现“图示化”的问题,在构图方面,对物体的大小、高低、空间并不注意,常把遮盖的部分表现出来,表现事物最有特点的部分,忽略前后遮挡关系。
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尝试通过观察分析动物外形,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
技能:能够概括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画出与环境有遮挡关系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A.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参与探究,初步培养探究意识。
B.引导学生用观察、探究、合作的方法大胆表现动物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A.大胆表现,体验绘画造型创作的乐趣,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概括的习惯。
B.通过表现北京动物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概括、表现动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动物特征,组织有情趣的画面。
学习评价设计
我会评价满
意独
特有
进
步动物外形添画场景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习活动环节一:游戏导入
兴趣激发
教的活动1
1.游戏:猜一猜
课件展示课前学生画的动物
提问:画的是什么动物?
采访小作者:对自己的画满意吗?你在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
2.有这样一位画家,根据别人的描述,画了一头动物,你们看:(出示丢勒的《犀牛》)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真实犀牛图片对比,教师简介:略
小结:画家如何通过别人的描述画出受人喜欢的作品呢?其实画家有三把解决问题的钥匙,找到这三把钥匙我们也能画出满意的作品,这三把钥匙就在这里:出示北京动物园大门图片
出示课题:《北京动物园》学的活动1
根据特点猜动物
谈一谈自己画动物时遇到的问题。
学生欣赏回答:犀牛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绘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绘画过程中的困惑,并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二:走进动物
寻找答案教的活动2
钥匙藏在哪里?我们先走进北京动物园,了解一下:视频简介(略)
出示北京动物园导游图,动物园这么大,这个钥匙藏在哪呢?教师一一指出各个场馆的名称:熊猫馆、象房、狮虎山…其实动物园的饲养员叔叔阿姨把关键的线索梳理了一下,写在了任务单上,大家快来找一找:
第一天线索:像书中19页这样,用基本型概括图片中的动物。教师边听学生分析,边出示基本型。
板书小结:基本型概括
第二条线索:藏在图片中,猜一猜它们是谁?课件展示:
局部特征----完整图片
板书小结:特征刻画
第三条线索:藏在动物们的衣服中,连一连,帮它们找到自己的衣服
板书小结:花纹颜色学的活动2
学生观看
学生按照书上的方法,用彩笔在任务单上用基本型概括各种动物,并分析展示。
学生根据特征猜动物
学生根据花纹颜色及动物的外形连线设计意图:简单了解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并通过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的探究过程,掌握动物造型要点。环节三:技法点拨
深入刻画教的活动3
教师示范:三把钥匙找到了,咱们来试试吧!
先想一想,自己要画的动物可以用什么基本型概括(教师边讲边摆,不告诉学生画的是什么动物)
对照基本型组合,进行绘画。在示范时,引导学生把基本型变成曲线型。
添画细节,把基本型变成一只雄狮。
提问:你们能帮老师找找问题吗?教师改正
画花纹上色
出示老虎,小浣熊范画
小结:在刚才的基础上,细节和花纹稍微变一变,学的活动3
学生观看绘画步骤,带着好奇心猜测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学生观察,找问题
腿部没有遮挡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直观了解动物绘画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环节四:合作探究
动态场景教的活动4
动物园中的小动物听说同学们来了,摆好各种姿势等着大家呢!
请同学们根据各组的动物图片在磁力板上摆一摆,把他们的动态用基本型组合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师在各组展示的基础上,挪动基本型,调整画面的疏密、遮挡关系。
这些动物在哪里玩耍呀?
教师摆放不同场景
动物园中每天都发生许多小故事,大家看一看:欣赏图片
出示学生在动物园中的照片,相信每张照片背后都有难忘的、快乐的、有趣的小故事,把它们画下来学的活动4
学生以小组形式摆放动物的不同动态姿势。
分组展示
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书中20页的学生作品设计意图:用摆一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动物动态变化特征,及与场景环境的前后遮挡关系。环节五
艺术实践
技法提升教的活动5
实践要求:
A.观察你最喜欢的动物外形,把它画下来。
B.添画上合适的故事场景。学的活动5
学生构思创作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创作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环节六
展示评价
情感升华教的活动6
谁抓住了动物外形的特征。
谁画的故事最生动有趣
学的活动6
学生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和热爱动物的情感。环节七
拓展延伸
问题铺垫教的活动7
出示学校门口雕塑,
你还有怎样的问题?学的活动7
学生欣赏
学生说困惑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身边的动物作品,感受艺术来源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前测或后测证据的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填写,以强调单元整体设计实施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