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27 20:1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教科版物理选修3--5第4章《波粒二象性》及答案
教科版物理选修3--5第4章《波粒二象性》
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
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
2、红、黄、绿、紫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
A.紫光光子 B.红光光子
C.绿光光子 D.黄光光子
3、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
A.频率变大 B.速度变小
C.光子能量变大 D.波长变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5、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6、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
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
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7、下列关于物质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B.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波的波长
C.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
D.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
*8、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9、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个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10、在历史上,最早证明了德布罗意波存在的实验是(  )
A.弱光衍射实验
B.电子束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C.弱光干涉实验
D.以上都不正确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像屏处放上照相底片,并使光子流减弱到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证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出现 ;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出现 .
12、质量为10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向靶子,试计算此子弹位置不确定性的范围.(设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0.02%)
2020--2021教科版物理选修3--5第4章《波粒二象性》及答案
教科版物理选修3--5第4章《波粒二象性》
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
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材料、表面状态有关,A错误;黑体可以辐射可见光,不一定是黑的,B错误;由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知,C正确,D错误.
2、红、黄、绿、紫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
A.紫光光子 B.红光光子
C.绿光光子 D.黄光光子
【答案】B 解析:光子能量ε=hν,由光的频率ν红<ν黄<ν绿<ν紫知,红光光子能量最小,B正确.
3、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
A.频率变大 B.速度变小
C.光子能量变大 D.波长变长
【答案】D 解析: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碰撞前静止,碰撞后其动量、能量增加,所以光子的动量、能量减少,故C错误.由λ=、ε=hν可知光子频率变小,波长变长,故A错误,D正确.由于光子速度是不变的,故B错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答案】C 解析: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但因为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很短,所以很难看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C项对,B、D项错;物质波不同于宏观意义上的波,故A项错误.
5、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答案】B 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A错误,B正确;选项C是黑体辐射的特征,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D错误.
6、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
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
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D 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D正确.
7、下列关于物质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B.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波的波长
C.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
D.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
【答案】D
*8、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答案】C 解析:根据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故C正确,A、B、D错误.
*9、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个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答案】D 解析:当入射光频率不低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设此时波长为λ0,极限频率为νc,则光速c=λ0νc,可知当入射光的波长大于极限波长λ0时,其频率将小于极限频率νc,所以大于极限波长的光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因此选项A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并不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因此选项B错误.由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显然选项C错误.若入射光强度增大到原来的n倍,则单位时间内入射光的能量就增大到原来的n倍.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个光子的能量不变,则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将增大到原来的n倍,因此选项D正确.
*10、在历史上,最早证明了德布罗意波存在的实验是(  )
A.弱光衍射实验
B.电子束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C.弱光干涉实验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由课本知识知,最早证明德布罗意波假说的是电子束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像屏处放上照相底片,并使光子流减弱到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证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出现 ;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出现 .
【答案】无规则分布的光点 规则的干涉图样
解析:在双缝实验中,如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果曝光时间短,底片上只出现一些无规则分布的点,形不成干涉特有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表现出光的粒子性.点分布看似无规则,但点在底片上各处出现的概率却遵从双缝干涉实验中波强分布的规律;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如同强光短时间曝光一样的规则的干涉条纹.在干涉条纹中光波强大的地方,也就是光子到达机会多的地方.所以,从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作表明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
12、质量为10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向靶子,试计算此子弹位置不确定性的范围.(设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0.02%)
【答案】大于或等于8.8×10-32 m
解析:Δp=mv×0.02%
=10×10-3×300×0.02×10-2 kg·m·s-1
=6×10-4 kg·m·s-1
由Δx·Δpx≥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性的范围是
Δx≥= m=8.8×10-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