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分数乘法(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分数乘法(二)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8 07: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的运用,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帮助下,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①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②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
(二)分析、解决问题。
活动一:解决“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1、讨论:要解决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需要借助哪些信息?
预设:“奇思吃了6块饼干”和“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明确:就是求“6块饼干的是多少”。
2、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互相理解。
4、全班汇报,理清思路。
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解释,明确各自想法。
预设:
方法一:
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就是把奇思吃的6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饼干数。可以列式为6÷2×1=3(块)或者6÷2=3(块)
方法二:6块饼干的是多少,可以把每块饼干都平均分成2份,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列式为6×=3(块)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理解两种方法。
5、师生小结。
借助课件分别演示两种方法,并沟通方法间的联系,明确:
6的就相当于6个。
活动二:解决“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1、学生借助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决本问题就是求“6块饼干的是多少”。
2、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3、全班交流汇报,互相理解方法。
4、师生小结。
6÷3×2=4(块)
6×=4(块)
明确:6的是多少相当于6个是多少。
活动三:对比沟通,深化理解。
对比两种方法,沟通彼此联系:观察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
6÷3相当于6的是多少,所以6÷3×2可以看做6××2,也就是6×。由此可见数学知识从来都是相互联系的。
(三)对比归纳,明确意义。
师:根据上面两道题,你能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乘整数除了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是多少,还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课堂实践,巩固深化
1、解决问题。 8的是多少?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画一画,算一算,并汇报。
2、教材26页1题。
学生动手涂一涂,算一算,全班汇报。
四、总结全课,反思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整数乘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6÷2×1=3(块) 6÷3×2=4(块)
6×=3(块) 6×=4(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