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做出正确地分析、预测和推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情境引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结束,今年的7月16日我们上海将迎来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随着承办世界性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上海的建设也越来越美。你们看,这是哪里?
东方明珠
金融中心
城市沙滩
优美的景点吸引国内外的游人前来旅游,他们旅游前可能要了解上海的哪些信息?
气象部门为了让各国的游客了解上海的天气变化情况,收集和整理了一些数据,请看:
2、复习旧知:
出示:
上海市2010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4.5
4.5
11.3
16.2
21.2
26.5
30.4
29.5
25.2
19.3
12.5
8.8
(1)你看懂了什么?
(2)一年有这么多数据不好观察,我们可以借助学过的什么方法呈现,就能一眼看出上海的天气?
出示:上海市2010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3)从这张统计图你读懂了什么?
(4)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5)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3、引出课题:
同学们从上面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观察,从整体看上海每月的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现在老师把这位同学手势表示上海天气变化用另一种统计图呈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统计图?(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了解特点
1、整体感知,发现特点
(1)作为上海的小主人,你能为国内外的游人整体介绍一下我们上海全年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出示:不变
上升
下降
(2)从图中你还得到哪些信息?
生:我国气温最高的是7月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小结:折线统计图是通过这一个个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点
数量的多少
几月到几月温度上升得最快?怎么看出来的?
生1:2月到3月的温度上升最快,我是通过观察、比较线段,感觉出来的;
生2:我是利用小数加减法,用高的温度减去低的温度;
生3:我是看两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长,说明温度变化越大;
…….
小结: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折线越陡发现数量变化越快。
(3)能否用今天老师给予大家的词汇描述一下?
上升(缓慢上升
大幅上升)
板书:折线
数量的变化
不变
下降(缓慢下降
大幅下降)
2、比较异同,巩固特点
(1)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它们的横轴、纵轴表示的含义相同。
生2:它们统计的数据都相同。
(2)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还能表现数量的变化情况。
(3)你能叙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吗?
生:折线统计图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可以用“既……又……”的句式来表达吗?
生1: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告诉我们各月的月平均气温,还告诉了各月气温的变化趋势。
(4)如果你是7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四届竞标赛的志愿者,你对外国游客有什么温馨提示吗?为什么?
3、合理分析,正确选择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天气情况,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很清楚上海的气候可以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是不是其他地方的气候和上海一样呢?
猜猜看:哪副折线统计图是冰天雪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为什么这样选择?(先独立思考连线,后小组内交流依据)
图1:为什么选择四季如春?揭示:我国著名的春城——昆明。
图2:为什么选择冰天雪地?猜猜这是哪个地方?——南极或北极
图3:为什么选择冬暖夏凉?揭示:悉尼
与昆明对比,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结:如果我们对折线统计图全面观察,合理地分析,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预测。
三、走进生活,拓展思维
看来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1、联系生活
课件出示:股票走势图
师:这是一张股票走势图,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它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价格。
生:上升表示涨了,下降表示跌了。
(横轴是开市的时间,纵轴的上半部分是股价或指数,比较平的这条线是平均股价或指数,下半部分显示的是成交量。位于平均股价上方的折线表示这个股票涨了,位于平均股价下方的折线表示股票跌了。)
小结:股票市场的交易信息实时地用折线在坐标图上加以显示,方便大家及时分析股票的涨跌规律,为准确投资提供信息。生活中除了股票走势采用折线统计图分析以外,还有吗?
课件出示:心电图
师: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医学上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反映一个人的心跳情况,如果这条线变直了,那说明什么?
小结:心脏跳动有其规律,用折线统计图呈现便于我们直观掌握它的跳动情况。
2、拓展知识
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3、解决问题
濮老师经常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而头疼,请大家帮帮我的忙吧!
(1)妈妈记录了钟毅0岁到10岁的身高,如下表:
年龄(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厘米)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2)为了参加某次体育比赛,体育老师量得学校运动队的六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如下:
姓名
花花
彬彬
欢欢
盈盈
妮妮
行行
身高(厘米)
115
108
121
116
123
109
如果让你把上面的两组数据分别制成统计图,第一组数据你选择制成(
),第二组数据选择制成(
)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小结:统计不同事物的数量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四、回顾总结,点明作用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作用:分析、预测
点
数量的多少
上升(缓慢上升
大幅上升
)
折线
数量的变化
不变
下降(缓慢下降
大幅下降
)
作业设计:
?
课前作业
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
?
课后作业
这是聪聪和明明两位住院病人的温度变化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完成下面的练习。
(1)这里的一格表示(
)度?
(2)你能叙述一下他们的体温情况吗?
(3)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如何处理?
图3
图2
图1
四季如春
冰天雪地
冬暖夏凉
体温情况:
医生诊断:
体温情况:
医生诊断:认识折线统计图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
教学重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问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引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小胖是气象爱好者,他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
2、课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2、
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问题2:这是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到的折线图?
问题3:纵轴表示什么?
问题4: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几℃?
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题1: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补充: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问题2:气温是从几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
问题3: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4: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5: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
问题6:这天有几个小时气温超过9℃?
4、除了以上这些,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
问题7: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
早春、晚秋
5、折线统计图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
[说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
模仿刚才的分析,试着分析这份统计图(先小组讨论):
(1)统计内容:xx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
(2)统计图类型:折线统计图
(3)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说明]: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两天的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
:通过两天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
选择一个昨天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说明]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从而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评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在本课时内将进一步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推断事物发展的趋势。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从小胖是气象爱好者入手,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这也是为今后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两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课后收集的资料,也说明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折线统计图很多,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