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象形的文字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象形的文字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8 22: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象形的文字
备课人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时间
课题 3.象形的文字 课时 1课时
教 材

析 古人从身边的事物形象中发明了文字。其中只有中国文字一直流传下来并演变成现在的文字。教师通过讲述古文字的故事,培养学生额兴趣。
文字与背景的协调是该课重点,协调方法有文字协调法,即画面中有大小不同、粗细不同的文字构成,有的为主题字、有的是背景字。
学 情

析 学生很喜欢涂色,但是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于一种涂色方法——平涂,这在他们的作品中比较常见。本课展示了多种涂色方法,目的在于要丰富学生的涂色方法,让学生接受新方法,并创造新方法,为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对象形文字有一些了解,可提示学生课间阅读语文教材稍作准备。
三 维

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尝试书写象形文字,依据字意联想,学会用平涂、接色等方法,并为文字配上合适的背景,形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象形文字与现代文字的不同,学习利用文字与底色创意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象形文字的独特美,体会其简单内涵,激发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 学


点 1、教学重点:象形文字的书写与背景协调搭配。
2、教学难点:平涂或接色与字的协调。
学 具

备 学具: 勾线笔、油画棒、铅画纸等
教具: 同上、范画、相关象形文字资料、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1、教师展示古代刻在各种骨头上的文字照片。(引入:古人从身边的事物形象中发明了文字。古文字像一个个图形,所以我们也称古文字为象形文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人们用尖锐的东西把文字刻在龟壳、牛肩胛骨等骨头上。古文字简朴、天真、自然而富于幻想。)
2、出示一组象形文字和现代文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出示课题:象形的文字。 1、学生观察照片并思考什么是象形文字。
2、学生猜一猜,认一认一组象形文字和现代文字,并进行比较。
1、从照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象形文字。
新授 (15分钟) 组织学生做小游戏:出示图片,找一找,在画面中能找到几个象形文字。
介绍例子:古文字“鱼”的演变过程。
播放象形文字的水墨动画。
4、让学生练一练,写一写象形文字,并提出练习要求。
作业要求:
写一个你最喜欢的象形文字。
尽量写得大。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最棒?
5、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小结:作品中的文字大,线条粗而深,并有背景色装饰。
6、小结:
(1)平涂、接色
(2)根据字形涂色
(3)根据字意用点、圈、等方法涂色。
(4)用其他涂色技法。 做小游戏抢答问题:这幅画中藏了哪些象形文字?
观看古文字“鱼”的演变过程并思考。
观看象形文字的水墨动画。
练习书写自己喜欢的象形文字。
5、(1)欣赏教材中同龄人作品。
(2)观察、比较与自己所写文字的不同。
(3)交流比较结果。
6、分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添加背景色? 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古文字和现在文字的关联。
从动画中进一步了解象形文字的魅力。
4、实践练习。
5、与优秀作品进行比较并自评。
6、在分组讨论中学习团队意识。
制作实践 (15分钟) 1、示范绘画步骤:
(1)先写象形文字,再配背景色。
2、展示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3、布置作业与作业要求:
画一个象形文字:文字大,线条粗而深。
背景色美观,并与象形文字协调。
象形文字用色和背景色对比强烈。
4、教师巡回辅导。 1、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绘画的步骤。
2、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讨论与思考。
3、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绘画。 在同龄人的作品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将理解的知识融汇在实践中。
展示与评价 (5分钟) 1、展示学生的作业。
2、评价内容:
能认识部分象形文字。
能用平涂、接色法画出漂亮的底色。
背景底色要能与象形文字协调。 1、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根据评价要求互评。 学生在互评自评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五.小结 1、教师简评并总结。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象形文字,学习欣赏更丰富的文字书写形式。 1.思考总结。 1、在简评中学习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象形的文字
涂色方法:
(1)平涂、接色
(2)根据字形涂色
(3)根据字意用点、圈、等方法涂色。
(4)用其他涂色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