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准风月谈》等18部。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到晚年,
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的生活。
空间顺序
百草园的生活
过渡
承上启下
三味书屋的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1-8自然段)
(10-24自然段)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
三 味 书 屋
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
1.“我”如何看待百草园?
思考: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似乎确凿”是否矛盾?
①因为时隔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所以用“似乎”表示不确定。
②然而童年生活的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语气。
③“似乎”“确凿” 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
石井栏
皂夹树
桑椹
覆盆子
何首乌
木莲
菜 畦
鸣蝉
黄蜂
蟋蟀
叫天子(云雀)
蜈蚣
斑蝥
油蛉
“单是……”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句式
正确的理解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强调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单是……”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句式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不必说那些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翻断砖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四件趣事
百草园的传说
读书人看见一个美女朝他笑,
并唤其名而后隐去
人首蛇身的怪物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
条件:
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时间:
连续使用九个动词
经过: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短棒( )起一面竹筛,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罩
拉
准确、生动地写出捕鸟地全过程。
麻雀,张飞鸟
收获:
作业:
1.先抄写第7自然段,然后仿照第7自然段,连续使用五个以上不重复的动词写一个游戏或某个人的连续动作。
(原稿纸,100字左右)
2.复习第一课字词,明天听写。
3.继续背诵第2,第7自然段。
4.按提过的要求,预习《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示猜测的语气,说明“我”并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1.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
竹门、书房、匾、画
顺
序
从 大 到 小
从 远 到 近
2. 对先生的外貌描写?
3. 三味书屋生活的几个片段?
①提问“怪哉”虫一事。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
一回事?
②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
③趁老师读书入神时,我们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儿。
4. 分析老师的人物形象?
2.不回答我的问题——不满
1.和蔼、方正、质朴、
博学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开明
主题思想:
不必说繁华的街道,也不必说丰厚的文化积淀,单是那高耸的广州塔,就让广州人倍感自豪。
不必说秀丽的风景,也不必说悠久的历史,单是那美味的特色小吃就足以让游客们啧啧称赞。
不必说那芬芳的花朵,也不必说鸣唱的小
鸟,单是那葱茏的树木就让我流连忘返。
作业:
1.抄词:拗 菜畦 桑葚 蟋蟀 臃肿
脑髓 书塾 蝉蜕 斑蝥
2.解词:攒 确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3.多音字:拗 攒
4.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5.预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 。
6.背诵第二自然段。
作业:
1.先抄写第7自然段,然后仿照第7自然段,连续使用五个以上不重复的动词写一个游戏或某个人的连续动作。 (原稿纸,100字左右)
2.复习第一课字词,明天听写。
3.继续背诵第2,第7自然段。
4.按提过的要求,预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找出四处插叙。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叫天子
黄蜂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低 高
高
低
静物
动物
动物
静物
“单是……”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整体
局部
写作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