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0:39:36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作者:张中行
第二课时
1.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品德——律己严。(重点)
2.学习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难点)
3.理解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
学习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和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品德——律己严,把握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_散文,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_______和_______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_______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___,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主张。
叙事
对象
内容
言行
高尚品行
语文
温故知新
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律己严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自然巧妙地结合,节奏鲜明,语言简洁,既交代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也对这种风格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品味第二部分
精读感悟
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精读感悟
2.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表明叶圣陶先生重视在文风方面行文简洁的观点。
引用
精读感悟
3.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律己严
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规范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
举例
叶圣陶先生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用法。
文章结尾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抒情和议论。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以议论的方式,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重要意义,号召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深化主题,收束全文,水到渠成。
  
品味第三部分
精读感悟
1.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主张?
如何理解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主张?作者介绍这些主张有何作用?
“写话”、用语要简洁、重视用语规范。
主张
“写话”,是指写文章用语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像说话一样明白流畅。
重视用语规范,意在要求写文章一定要认真,从标点、格式,到语言运用,都不能草率了事,要做到“完全妥帖”。
用语要简洁,是指要锤炼语言,表达不要累赘、繁冗,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合作探究
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主张?
如何理解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主张?作者介绍这些主张有何作用?
作者介绍这些主张,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也希望以此号召广大语文工作者向叶圣陶先生学习。
作用
合作探究
2.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也写出了很多议论性语句,找一找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合作探究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小事把叶圣陶先生的人物特点写出来的?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从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入手,选取他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描摹细致,刻画生动,这些小事都展现了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德。事情虽小,但小事情见大品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作用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合作探究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作者选取典型的小事情,从工作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以小见大,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人物或主题。
课堂练笔
运用“以小见大”这一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借助于你所描写的“小”能看到你所表达的“大”;
(2)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显文章主旨。
写法指导:
课堂练笔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回学校,开始新一周的学习生活。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笑了笑,说他去散步。这借口……我没有理会,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双手背在后面,在不远处慢慢地走着,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怕惹我烦;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我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
示例
课堂练笔
好久,似乎好久,我终于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臃肿的身躯。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难为情;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选取生活中典型的小事表现父子之情。
课堂练笔
1.以小见大,选材典型?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甚深,定然了解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但是,写作本文时,作者却仅从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入手,选取典型的小事情,描摹细节,从工作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现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德。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大品格,表现了文章主题。
课堂小结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饱含深情
本文把对叶圣陶先生的赞美、敬仰与怀念之情,蕴含在平实质朴的叙述与描写中,如对描标点、修润文章、在病床上打拱送客等的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入了自然而恰当的抒情、议论,如结尾段通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通过议论深化了主题。
课堂小结
3.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总结全文,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在行文时恰当地安排过渡,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语句,简洁流畅,承上启下,使文意过渡自然。
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对叶圣陶先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作缘由:除夕逝世,“我”心悲哀
总结全文:追怀业绩,学习效仿
沉痛缅怀
无限敬仰
学习效仿
具体叙述
品德过人
总写:
待人厚:
律己严
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写文章方面,主张“写话”
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分写
课堂小结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
拓展延伸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拓展延伸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拓展延伸
待人厚
1.选文主要扣住叶圣陶先生“________”(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的形象特征来展开叙写的。
2.阅读选文,根据示例分别概括后两段的主要内容。
(1)第1段:写叶先生与“我”商量文章修改的细节问题。
(2)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叶先生热情周到地待客。
写叶先生给“我”回信,关心“我”的住宿问题。
拓展延伸
3.分析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品质和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
动作描写,写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质。
拓展延伸
《见字如面》纯享版:何冰读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的信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课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领会他的语文主张。
2.学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行文平易朴素、内涵深厚的特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品德——律己严。(重点)
2.学习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难点)
3.理解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和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品德——律己严,把握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二、温故知新
本文是一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_散文,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_______和_______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_______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___,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_______主张。
三、精读感悟
(一)品味第二部分:律己严
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自然巧妙地结合,节奏鲜明,语言简洁,既交代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也对这种风格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3.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表明叶圣陶先生重视在文风方面行文简洁的观点。
4.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叶圣陶先生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用法。
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规范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
(二)品味第三部分
文章结尾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抒情和议论。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以议论的方式,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重要意义,号召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深化主题,收束全文,水到渠成。
 
四、合作探究
1.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主张?
如何理解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主张?作者介绍这些主张有何作用?
主张:“写话”、用语要简洁、重视用语规范。
“写话”,是指写文章用语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像说话一样明白流畅。
用语要简洁,是指要锤炼语言,表达不要累赘、繁冗,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重视用语规范,意在要求写文章一定要认真,从标点、格式,到语言运用,都不能草率了事,要做到“完全妥帖”。
作用:作者介绍这些主张,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也希望以此号召广大语文工作者向叶圣陶先生学习。
2.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也写出了很多议论性语句,找一找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小事把叶圣陶先生的人物特点写出来的?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从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入手,选取他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描摹细致,刻画生动,这些小事都展现了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德。事情虽小,但小事情见大品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作用: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五、课堂练笔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作者选取典型的小事情,从工作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以小见大,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人物或主题。
写作指导:运用“以小见大”这一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借助于你所描写的“小”能看到你所表达的“大”;
(2)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显文章主旨。
例文: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回学校,开始新一周的学习生活。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笑了笑,说他去散步。这借口……我没有理会,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双手背在后面,在不远处慢慢地走着,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怕惹我烦;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我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
好久,似乎好久,我终于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臃肿的身躯。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难为情;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选取生活中典型的小事表现父子之情。
六、课堂小结
(一)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选材典型?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甚深,定然了解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但是,写作本文时,作者却仅从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入手,选取典型的小事情,描摹细节,从工作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现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德。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大品格,表现了文章主题。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饱含深情
本文把对叶圣陶先生的赞美、敬仰与怀念之情,蕴含在平实质朴的叙述与描写中,如对描标点、修润文章、在病床上打拱送客等的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入了自然而恰当的抒情、议论,如结尾段通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通过议论深化了主题。
3.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总结全文,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在行文时恰当地安排过渡,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语句,简洁流畅,承上启下,使文意过渡自然。
(二)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对叶圣陶先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

七、拓展延伸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1.选文主要扣住叶圣陶先生“________”(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的形象特征来展开叙写的。
2.阅读选文,根据示例分别概括后两段的主要内容。
(1)第1段:写叶先生与“我”商量文章修改的细节问题。
(2)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欣赏:《见字如面》纯享版——何冰读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的信
八、课后练习
1.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说明
思考探究
一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体会本文议论性语言的作用。
参考答案:
示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对应叙述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20世纪70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 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设计意图: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深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领会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积累拓展
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答案:略。
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写人记事的写法,将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同时深化和丰富对叶圣陶先生可贵品格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