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3《蜀道难》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3《蜀道难》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7 23: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学会鉴赏诗歌,掌握常用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2、探究诗歌的情感主旨,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反复诵读并背诵全文。
蜀道难
李白
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唐·殷璠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赏析 第一段
表现手法:
夸张、用典、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拟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赏析 第二段
表现手法:
用典、借景抒情、夸张、动静结合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赏析 第三段
一夫荷戟,万夫趑趄(zījū),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西晋·张载《剑阁铭》

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互文、一语双关
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表现手法:反复
作用:
1、内容上:起强调作用,突出蜀道之难。
2、结构上:贯穿始终,使内容层层深入,
很有条理。
用典
①化用前人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
②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民间传说
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的,现实的;虚写,想象的,梦境的
侧面烘托
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
细节描写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上的刻画来突出描写对象
想象与联想
由眼前事物想到相关、相反的景象
借景抒情
描写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抒发情感
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
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奔放的激情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本文的思想意蕴:
1、对友人入蜀的忧虑之情
2、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3、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高考链接: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②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本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③愁胡:这里指猢狲。④绦镟(xuàn):系鹰的绳子和金属的圆轴。⑤轩楹:堂前廊柱。
问题:这首诗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
明确:
1、细节描写,颔联以“耸身”、“侧目”两个细节描写了鹰的动作神情;
2、侧面烘托,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
3、想象,首联的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写出了画中之鹰的凶猛;尾联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意蕴两方面赏析了诗歌,感受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代表了盛唐气象,展示了唐人昂仰的姿态。我们要学习李白乐观、向上、昂仰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使生命个体充满生机、绽放光彩。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四大题(教材37页)
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注意:“改写成一则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