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乘法分配律 西师大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乘法分配律 西师大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8 10:14:48

文档简介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掌握并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尝试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1、教学例7
画外音:紧急通知:
【课件1】春暖花开,我们要美化校园,大队部组织同学参加植树活动。要求:有25各小组,每个小组内负责挖坑种树的学生有4人,每个小组内负责抬水浇树的学生有2人。请王老师马上组织学生参加本次植树活动。
学校大队部
2、获得数学信息:
师:孩子们,明白通知的的意思了吗?从通知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课件2】1.
一共有25个小组
2.
负责挖坑种树的学生有4人/组
3.
负责抬水浇树的学生有2人/组
二、探究新知: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样的数学信息中,你认为王老师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帮助提出问题-----一共要派出多少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让学生自主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解题思路。
预设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借助教师助手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计算每组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再算出25个小组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
列式为:(4+2)×25
=
6×25
=
150(名)
方法二:先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负责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
列式为:
4×25+2×25
=
100+50
=
150(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两种算法,让学生仔细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150名,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
对!算法不同,最后的结果相同,那么这2个算式我们像这样用等号连接吗?
(生:能,师:板书(4+2)×25
=
4×25+2×25)
4、分析比较:用等号连接,再次建立表象:
(1)教师出示2组题,你能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第一组:(8
+
2)×5
8×5
+
2×5
第二组:(25
+
15)×4
25×4
+
15×4
(2)学生再计算后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通过计算每一组中2个算式发现答案一样。
(3)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哪?
随然算式不一样,但他们答案相等的,我们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
对,有力量的等号。
板书:(8
+
2)×5
=
8×5
+
2×5
(25
+
15)×4
=
25×4
+
15×4
(4)(预设学生理解)
学生发现1:左右两边出现的数字一样,运算顺序不同。
学生理解1:
(8
+
2)×5
表示10个5是多少?
8×5
+
2×5表示8个5加上2个5也就是10个5是多少?
(8
+
2)×5
=
8×5
+
2×5表示
8加2的和乘5等于8与2分别同5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学生理解2:
左边:25加15的和乘4
就表示40个4是多少;
右边:25乘4加上15乘4就是25个4加上15个4
也就是40个4是多少?
同学们刚才讨论的真好,能用乘法的意义把这几个算式给大家解读了一下,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算式,对这两组算式有点感觉了吗?再读一读,(师在题目中重复出现的数字下面点上小点。)
5、探究规律,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师:谁来读一读这3个等式?
生:4加2的和乘25
等于
4乘25加上2乘25。
(指名2-3名学生读一读)
师:
你读着读着豁然能明白了什么吗?(预设学生的理解)
学生理解1:
4加2的和乘25等于4和2分别同25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学生理解2:
右边:4乘25加上2乘25就是4个25加上2个25也就是6个25是多少?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箭头表示,或者教师用箭头表示提示学生理解】
6、归纳总结规律:
【过渡】噢!这样我们从这些等式中读着读着就明白了。
是不是有这样特点的式子都可以用这样等号连接呢?(激发学生举例验证)
(1)师:启发提问:
观察这三个等式的特点,你们能仿造再写几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吗?并用乘法的意义解读一下你写的等式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在上式的下面。请学生举2-3个例子,能口算的口算验证,不能口算计算验证。强调:不要只举一位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用乘法的意义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
(2)抽象本质特征
师: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独自思考组织语言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揭示本课难点)
(3)归纳定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它们中的秘密,请你们把发现的秘密小声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
请同学汇报结果,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书中叙述,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课件6】出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归纳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归纳出来的运算规律----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板书:(a+b)×c=a×c+b×c
(5)学生齐读记忆加强记忆。
过渡:刚才我们研究到的乘法分配律能不能正确运用呢?接下来大家一起来闯关!
三、课堂练习
1、勇闯独木桥:
3×17
+
5
×17????
(18
+
4)×6???
??
18
×6
+
4
×6
60×20
+
60×30
60
×(20
+
30)?????(3
+
5)×17
2、数学小判官:

2×(
6
+
5
)
=
2
×
6
+
5-
-
-
-
-
-
-
-
-
-〖


(
25
+
7
)×4
=
25
×4
×7×4-
-
-
-
-
-
-
-〖


64×64
+
34×64
=
64×(
64+
34
)
-
-
-
-
-
-


3、我会填:
125×(
4+
8
)
=(
)×
4
+

)×
8?
a×(
b+
c)
=(
)×(
)+

)×
(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闯关你们的表现很棒,今天的学习也快要结束了,请学生汇报自己今天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
(设计意图:不能让总结性提问只是走了过场,通过这个环节切实起到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
(4+2)×25?
??
(2)4×25+2×25
=6×25?
??
??
??
?
=100+50
=150(人)?
??
??
?
=150(人)
(8+2)×5=8×5+2×5
(25+15)×4=25×4+15×4
(4+2)×25?=4×25+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乍看起来很简单,却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教学设计中一系列情景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载体,由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具体到抽象的算式,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尤其是每个环节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书写的等式去解读其中存在的规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习变得个性化,一节课下来紧张有序,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大胆的发现规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就是归纳总结时都需要提醒,这样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好,运用能力稍差,需要通过多练习,强化运用能力。整体来看教学效果比较好。
PAGE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希望今天我们的合作是愉快的,好吗?
生:好。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师板书: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
生:(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
师:刚才是正着说的,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
“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
生: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
师: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生:想。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规律,这一节课,咱们再继续学习,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今天的知识?
生:有。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形草坪图)课件演示。
师:我们宝鸡的人民公园最近正在改建,大家看,这是一块草坪,工人叔叔准备在草坪的四周围上栅栏。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求栅栏长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什么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生计算,师巡视)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A)
师:像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B)
师: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这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呢?
A:
B:
(61+39)×2
61×2+39×2
=100×2
=122+78
=200(米)
=200(块)
(5)师:这两个算式,解决了同一问题。计算的结果也相等。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这两个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却能得到相等的结果。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生讨论,师巡视)
(7)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8)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
相同点:都使用了乘法和加法

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
意义相同(都算了长方形的2条长与2条宽之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先算和,再算积;右边先算积,再算和
2、再次感知。
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
(图略)
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5+3)×4=5×4+3×4
3、概括定律。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两个等式:
(61+39)×2=61×2+39×2
(5+3)×4=5×4+3×4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生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
师: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请同桌再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地与同桌交流着,又踊跃地参加集体交流。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以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以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以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幻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b)×c=a×c+b×c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小黑板出示:(25+36)×4
,谁是它的好朋友?
6×(20+30)
(a+50)×6
45×8+55×8
7×16+7×184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④▲×★+●×★=(□+□)×□
⑤66×28
+
66×32
+
66×40=(□+□+□)×66
3、选择。请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25×(4×8)相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全班学生中有一位选①,三位选②,其余都选③。通过辨析,学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及与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电脑逐个显示订正后的答案。
4、选择其中一组题目来计算
甲组?①
102
×13????②(63+37)×39???③
9×46+

54
乙组
①100×13+2×13???
②63×39+37×39

9×(46+54)?
5、实际应用。
足球比赛的时候,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准备了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吗?(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师: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哪里最好?
3、老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4、课后作业
练习五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