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8 11: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中国古代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A.秦朝  B.唐朝  C.汉朝 D.西晋
2.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方折俊丽,笔力险劲”特色的两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和颜真卿 B.王羲之和欧阳询
C.颜真卿和欧阳询 D.王羲之和吴道子
3.下列哪位皇帝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温故知新
B
B
B
新课导入
2020年在中国举国之力抗击疫情之时,日本捐赠的物资上的一句话吸引人们的注意。
  这句话来源于1300多年前,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大师深受打动,由此接受了日本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可这一路危险重重,他是否成功到达了呢?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印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
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1)概念:
2)特点:
目的
1、遣唐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唐玄宗为他取中文名字晁衡
仰首望长天,
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
想又皎月圆。
注:三笠山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
阿倍仲麻吕
3)影响:
遣唐使把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孝德天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平假名
片假名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
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可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随着律令制度的完善,与唐朝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大和朝廷深切感受到唐朝巨大的都城可以有效地显示国威,于是着手建造自己最初的大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日本平城京
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西市
西市
东市
东市
2、鉴真东渡
生于唐玄宗时期,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1)简介:
2)地位: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是最有影响的人物
4)、东渡经历: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 5 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 6 次东渡,终于在754 年抵达日本。
3)、东渡目的:
传授佛经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
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东渡示意图
鉴真
六次东渡
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为什么鉴真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鉴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
律宗之祖——
文化之父——
传播佛教
传播医药文学、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鉴真东渡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表现:
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
1)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
1)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2)引入科技成就:医学、天文、历算等
3)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韩服是中国唐朝汉服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服装的融合,经过不断"民族本土化"发展而成的服饰。
玄奘西行
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他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这个人物的原型。
三、玄奘西行
2 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目的:
为求佛学真谛
在位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
目的地:
天竺(即 )
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
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从长安起步,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就派了几个人送玄奘到印度。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但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到达印度。
玄奘西行影响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雁塔
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部经、论著作。
玄奘西行影响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p21
1.鉴真东渡,前后6 次,用了12 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2.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请填写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事件
内容 时间 人物身份 目的地 是否
归国 出行的主要目的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玄宗时
唐太宗时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吸收先进文化
弘扬唐朝文化
未归国
归国
“走出去”+“引进来”
思考与分享
与日本
目的
到达地方
意义
优秀品质
鉴真东渡
遣唐使
传播中国的文化(佛法)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
中国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与印度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印度)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唐朝对外关系梳理
与新罗
使节和学生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中国
商人
经商
中国
引入音乐
促进了中国与新罗的经济文化交流
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
中国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B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A
3.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