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850年,非洲还是一块神秘的大陆,欧洲人只对埃及及沿海一带有所了解,然而到了1900年,整个非洲竟都已被欧洲列强测绘、勘探、估计和瓜分完毕。这一变化()
A.
促进了非洲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B.
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完成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非洲的扩展
【答案】C
【解答】
C.根据题干信息“然而到了1900年,整个非洲竟都已被欧洲列强测绘、勘探、估计和瓜分完毕”可知,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C正确。
A.欧洲列强的掠夺与侵略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排除A项。
B.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来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B。
D.本项表述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故选C。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
非洲国家普遍落后,人们外出打工
B.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印第安人减少,美洲劳动力不足
D.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解答】
?B.欧洲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除直接掠夺非洲财富外,还进行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严重减少,故B正确。
A.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A。
C.是欧洲殖民者输送非洲人到美洲的原因,不是非洲人离开家园的原因,故排除C。
D.奴隶贸易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D。
故选B。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国家占领的非洲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千米,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在非洲占领的土地达到2569万平方千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欧洲工业化发展需拓展海外市场
B.
非洲内部战争削弱了其自身实力
C.
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力渴求
D.
欧洲国家急需释放人口猛增压力
【答案】A
【解答】
A.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至19世纪80年代,英、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促使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强国加大了对海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抢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故A正确。
B.题干没有涉及“非洲内部战争”,故不选B。
C.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C。
D.题干无法体现出欧洲“人口增加”,故不选D。
故选A。
对下图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西方列强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
②西班牙是非洲的最大宗主国
③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区域大致相当
?④整个非洲几乎被全部侵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下列对拉丁美洲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丁美洲的主要殖民者
?②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③由宗主国总督行使最高权力?
????????????④盛行种植园经济和农奴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地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年)
原住民人口(万人)
白种人口(万人)
黑种人口(万人)
合计(万人)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
原住民人口骤减,白种人和黑种人口剧增,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
B.
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
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
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答案】C
【解答】
C.
新大陆发现后,大量欧洲人移民到美洲,推动了美洲的发展;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美洲的种植园提供了劳动力,也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了统一市场,故C项正确。
A.人种构成的变化不属于经济发展的角度,故A项错误。
B.体现的是政治影响,与题目经济角度不符,故排除B。
D.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D。
故选C。
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答案】D
【解答】
D.“被切开的血管”指的是拉丁美洲遭受西方的殖民侵略,给其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故D正确。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不符合题干中“被切开的血管”的比喻,故B错误。
AC.这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错误。
故选D。
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刚果河流域实行“贸易自由”“过境自由”和“航行自由”。据此推知柏林会议()
A.
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
适应了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C.
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
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B
【解答】
B.根据题干中的“有效占领”“贸易自由”“过境自由”和“航行自由”等原则可知,柏林会议主要是为了瓜分非洲,为商品自由流通服务,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故B项正确。
ACD.这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项错误。
???????故选B。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睑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答案】B【解答】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南美洲的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而修建它们并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题干揭示了西方的殖民扩张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最终目标的,故B项正确。
A.属于对题干的片面理解,故A错误。
C.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错误。
D.“共同的经济利益”的表述忽视了西方殖民扩张的侵略性,故D错误。
???????故选B。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西亚地区建立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家有()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的400多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答案】A
【解答】
A.由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手段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相比更加多样化,主要原因在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
B.各洲人民都富于反抗精神,而不单单是亚洲人民,排除B项。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只是次要原因,排除C项。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A。
将下列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时间顺序正确排列应是()
①印度???????????????????????????????????????????????????????????
②菲律宾
③缅甸???????????????????????????????????????????????????????????
④朝鲜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③④
【答案】D
【解答】
D.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菲律宾变为殖民地,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印度殖民,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变为殖民地,1910年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故D正确。
ABC.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A.
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B.
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C.
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
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答案】B
【解答】
B.为了能够直接利用殖民地的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并占领当地市场,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地开办工厂,兴建铁路等工业基础设施,故B符合题意。
ACD.综上,其余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CD。
故选B。
关于英国在印度的侵略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设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掠夺?
②对印度的掠夺是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
③引发了国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
④印度爆发了立宪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英)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个“全球体系”是指()
A.
世界市场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东印度公司
D.
全球工业化进程
【答案】B
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890年间增加了3倍,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7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殖民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
先进的西方文明推动了落后地区文明的发展
C.
欧洲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A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自由宣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①圣马丁?????????????????????
②玻利瓦尔?????????????????
③马赫迪?????????????????????
④孟尼利克二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答】
①②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圣马丁、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袖,马赫迪是苏丹马赫迪起义的领导人,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了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30年时间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地瓜分非洲领土,促使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民族解放斗争不断。这时期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呈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的新特点是()
A.
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武装反抗
B.
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用手工劳动抵制工业文明
D.
用立法的形式赶走殖民者
【答案】A
下列叙述符合1905—1908年印度反英斗争发展状况的是()
①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是领导力量
②颁布了印度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③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④孟买10万工人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1882年面对英军对埃及的侵略,祖国党立即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埃及民族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战争”,允诺农民废除所欠外国人的债务。这表明()
A.
埃及走向资本主义道路
B.
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埃及推翻了封建制度
D.
英国控制埃及内政外交
【答案】B
【解答】
B.依据题干“英军对埃及的侵略”“祖国党”“埃及民族”等信息可知埃及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正确。
ACD.这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CD项。
???????故选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伊朗、中国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运动,其相同点是()
A.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B.
都打击了帝国主义或本国的封建势力
C.
都成立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D.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政治大罢工
【答案】B
《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一切矿物,或存在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由此可见该宪法()
A.
保护了私有财产
B.
体现了人人平等
C.
维护了独裁者权益
D.
宣布了国家主权
【答案】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
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B.
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
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
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答案】A
【解答】
A.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亚国家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时,还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但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大国插手,造成西亚地区冲突不断,政局并不稳定,此项错误,故A符合题意。
BCD.此三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联合国的成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把联合国看作是“让全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这表明()
A.
第三世界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
B.
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
C.
第三世界成为左右联合国的重要联盟
D.
第三世界成为制约美苏争霸的中间力量
【答案】B
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A.
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
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
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
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答案】B
【解答】
AB.由材料信息“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可以看出,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会促使各国在革命斗争中加强联合,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故B正确,A错误。
C.联合斗争不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亚洲革命运动多数都失败了,故不选C。
D.在日本成立“亚洲和亲会”并非说明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故不选D。
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然后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3)综合两则材料,你对殖民主义作何评价?
【答案】(1)使欧洲国家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2)马克思在强调殖民主义血腥性的同时,突出了殖民主义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作用。
???????(3)殖民主义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给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答案】(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
(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答案】(1)变化:由建立殖民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2)历史事件: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主要特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3)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棉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答案】(1)主要原因: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工场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特点: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理解: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了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30年时间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地瓜分非洲领土。据统计,1876年时,西方殖民列强只占领非洲土地的10.8%,到1900年时,已经占领了90.4%。它们主要是依靠发动野蛮的殖民战争来抢夺殖民地,促使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这时期的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具有显著的新特点。
材料二?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和水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或地区斗争,而是发展成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有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来领导的。外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发对侵略和殖民奴役这一点上,广大人民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
材料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广大农村发展起来的自发宗教运动,既是19世纪下半叶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一个特点。在反帝反殖斗争中,伊斯兰教起了很大的号召作用。从19世纪起,伊斯兰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很快,整个部落、有时整个地区皈依伊斯兰教。非洲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殖民者本来是想利用基督教来麻痹非洲人,使他们驯服地忍受奴役,但是遭到压迫和剥削的许多非洲人,在接受基督教后,自然会从基督教教义中寻求他们要求摆脱殖民奴役的根据。他们憧憬着“平等”的未来,迫切要求解放,首先在教会中摆脱白人神职人员的控制,建立独立的黑人教会。于是,“土著教会”应运而生。
材料四?
城市反帝运动的兴起,是19世纪末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另一个特点。城市反帝运动的产生,是由于在西方资本入侵的刺激下,非洲民族经济多少得到了一些发展,正在诞生中的新的阶级和阶层又不堪忍受殖民压迫的结果。非洲城市的斗争,以工人、市民的斗争和知识分子的反帝运动为主要内容。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依据上述四则材料,归纳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
?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答案】(1)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方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有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来领导的;利用宗教的号召力量来反抗殖民侵略;以工人、市民和知识分子为主的城市反帝运动兴起。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非洲侵略加剧,非洲领土绝大部分称为殖民地;非洲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得非洲国家内部各阶层人民都有起来反抗的动力;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宗教文化的传播,客观上对非洲人民反帝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