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8 12: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45210011607800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依据课标,我对本课的编写理解如下:第一,在时间与内容上,本课强调的是明朝灭亡的历史事件。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明王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兵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第二,本课编写的逻辑关系因果相联,层层深入。在设计思路上,就以明朝灭亡的过程即时间顺序为切入点展开本课。在讲授中,我将沿用课本子目内容讲述本课。教学环节中,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众多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对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知,并引导学生加深对李自成起义的认识,分析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特色
教学立意
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本课学习中依然要重点介绍人物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事件,并对此事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与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清朝建立的过程。
教材分析
《明朝的灭亡》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即叙述了从明朝中后期到明亡、清兴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后的清军进逼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本单元中,它既承接前几课关于明朝建立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又是下一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的重要衔接口,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教学重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与影视剧中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掌握基本的史学方法,也不具备史学的分析能力。由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习惯,并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学的兴趣点、深入浅出、尽可能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多种手段给学生以感受和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讲解,史料分析,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从而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动荡以及统治危机,致使明朝走向灭亡,从而理解政治腐败对政权灭亡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骤1:导入新课(3分钟)
?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明崇祯帝朱由检。公元1644年正月的一天,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下他登上现位于北京的景山公园也就是当时的煤山之处上吊自杀。他还逼迫他的妻子自杀,并亲手砍杀数位亲人,而他最后上吊自缢的那棵树据说后来就长成了一棵歪脖子树。他的死同时也宣告大明朝的灭亡。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逼得皇帝要上吊自缢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
?
(设计意图:以人物介绍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使得学生对明朝灭亡的内容充满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步骤2: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以及结果(12分钟)
?首先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内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皇帝
在位时间
个人喜好
明武宗
1505—1521
好玩乐
明世宗
1521—1566
好神仙
明穆宗
1566—1572
好偷懒
明神宗
1572—1620
好奢侈
明光宗
1620—1620
明熹宗
1620—1627
好木工
明思宗
1627—1644
好疑虑
根据表格信息,说说明朝中后期都出现了什么状况?
根据材料我们得知,从明武宗开始即明朝中后期,皇帝们便开始疏于朝政了。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有20多年不上朝,还有一位著名的皇帝。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明熹宗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当这些皇帝不理政务的时候,朝政由谁来管理呢?明朝取消了丞相,辅政的重任就落到了皇帝身边最亲近之人——宦官的手里。最有名的宦官当属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魏忠贤总是挑选皇帝全神贯注做木工活的时候,将重要的奏章请他批阅,熹宗往往都会说:“朕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由此魏忠贤欺瞒上下,逐渐专擅朝政,以致到最后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宦官掌握了特权之后,皇帝的亲属和大臣们就不乐意了,在皇室内部出现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由此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的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的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便成为了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表现。
朝政混乱,政治腐败,同学们想一想,谁是最大的受害者呢?
政治腐败的结果就是使大量的农民沦为了流民。同学们请看课本85页的《流民图》,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变成流民呢?
在古代,土地对所有人来说是最大的财富。在土地上种桑种粮便可解决温饱问题。可是明朝中后期朝政的混乱,使得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到位,很多有钱有势的皇室贵族、官僚或地主就开始疯狂的对民众进行搜刮,侵占民田,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无家可归、无田可种的流民。社会矛盾也愈发激烈。恰巧此时爆发天灾,天灾人祸更让老百姓无路可走,不得不反,大明朝将直接面临灭亡的危险。接着我们来看第二子目的内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
学生与教师一同分析表格,能回答出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思考并回答:是老百姓。
学生回答失去土地、房屋等。
?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同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补充讲解,既体现趣味性又加深学生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认识与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原因,既可加深印象又可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步骤3:探究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与结果(14分钟)
当时的天灾有多严重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材料一: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 《豫变纪略》
根据材料二记载,当时除了征收原来的赋税之外,还增收各种赋税,比如用于对辽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而这些使得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非常的尖锐。如果说当时的天灾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思考真正使得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是其根本原因。
在众多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喜好枪马棍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便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个人骁勇善战,被称为了“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同学们结合书本,说一说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经过。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就是平均土地免除赋税的意思。这一口号恰恰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除了这两条,我再补充一条就是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起义军的根本原因。
于是当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后,便有了崇祯帝上吊自缢的事件。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按理说李自成便可顺理成章坐拥天下了,但当时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洲势力兴起并逐渐强大,最终建立了新的王朝——清朝。由此我们看最后一个内容: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通过教师引导,回答出: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并且国家征收赋税,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思考并回答明朝政治的腐败。
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回答出李自成从陕北起义,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挥师北上,于1644年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学生回答:口号深得民心;军纪严明,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流行的歌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均田免赋”口号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加深对此口号的理解与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流行的歌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均田免赋”口号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加深对此口号的理解与认识。)
步骤4:了解满洲的兴起与清朝建立的过程(12分钟)
阅读书本P86,制作满洲兴起的大事年表。
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的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抚顺境内)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在努尔哈赤死后,清朝又迎来了另外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基,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当时的后金是如何发展强大最终入主中原呢? 这源于在后金中流行的八旗制度。课本87页有补充,八旗制度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灭亡后,当时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关于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还有一段至今都流传的故事,说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了清朝,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当时吴三桂有个爱妾叫陈圆圆,长的非常漂亮,但不曾想爱妾陈圆圆和父母一家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并被李自成杀害,此刻的吴三桂恼羞成怒,便“顺理成章”地放清军入关追剿李自成的部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清世祖福临顺治帝迁都北京,并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有人说,在1644年的北京城出现过三位皇帝,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你知道是哪三位吗?
清顺治帝的迁都奠定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明亡清兴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明朝灭亡与清朝兴起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学生绘制年表。
学生思考并回答:明崇祯帝,李自成以及清顺治帝。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年表,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和提取课本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回答和开放性问题的设问,学生既能够简单回顾本课内容又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说,想说和爱说。同时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
步骤5:课堂小结(2分钟)
明朝的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不堪重负,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以李自成的势力最为壮大,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更是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迫切愿望,最终得以攻克北京推翻明朝腐朽的统治。但历史却并没让李自成功成名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两面夹击李自成,最终使得李自成起义失败。清朝建立并成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而关于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日益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
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年)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1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
清兵入关
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指导教师:刘志玲(1973-),河北定州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教学教法研究,多次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湖北省、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者:王盼(1993-),甘肃成县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荣获湖北大学2017年教育硕士研究生技能大赛二等级,荣获全国高校第三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大赛决赛三等奖和优秀教学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