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50010350500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以造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认知提示:知道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重要原因。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造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类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类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入学时间不长,历史知识相对欠缺,因此课堂中多一些图片、视频等一些容易理解的的资源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七年级学生较活泼,喜欢回答问题,愿意展示自己,课堂中的小组活动、上台展示等活动都能够较好地完成。
4.环境分析:多媒体技术班班通,课堂中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等,同时也能够在白板上进行标注、绘制等功能,实现了人机互动,而且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加自然。
导入 播放电子相册《盛唐气象》
教师总结: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唐朝历史有所了解,大唐历史289年,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星河一转, 观看电子相册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学生所熟知的唐朝相关图片, 但是它所留下的余晖灿烂了整个中华文明,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唐朝,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唐的大国风范。
让学生更快的融进到课堂中,同时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大唐王朝中。
第一环节:
出示图片: 《唐朝中外交往示意图》 东可达我们的邻国日本、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西可去天竺,今天的印度半岛;波斯,今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拂菻,古代东罗马帝国。
1.在图中找出唐朝的都城 2.从长安城出发,可以到达哪些国家或者地区? 通过观察地图、在地图中查找相关的国家各地区,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感,学生利用白板功能进行标注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气氛。
过渡
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我们当时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经济文化往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是它的真实写照,其中经济文化交流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和天竺。首先我们来看日本。
日本,我们的邻邦,我们经常会用一衣带水这个成语来形容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早在汉代,中日双方就有了正式往来,到唐朝时交往更加频繁。日本学习、吸纳大唐文化,使得他们的文化枝繁叶茂的发展起来。那么,你能从日本社会的哪些方面看到它受中国影响的影子?
2. 那么大唐文化是如何传播到日本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方的,另外一种是民间的。官方主要以遣唐使为纽带。什么是遣唐使?
3. 出示材料:公元630年至8341. 观察地图
2. 回答问题 服饰 传统节日 文字 建筑 绘画……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的使节 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并简单讲解。师生互动通过白板技术更加自然。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同来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史生、工匠、画师、阴阳师、音乐师等。
4. 中日交往中民间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出示图片)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到中国来学习的,鉴真是中国去日本弘扬我国文化的。
阿倍仲麻吕:他特别推崇中华文化,起汉名晁衡,喜欢诗歌,和李白、王维是好朋友,他在中国当官多年,见证着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
5. 鉴真 出示图片 鉴真的身份是?
鉴真在日本受到极大地尊敬 视频《鉴真东渡》思考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
鉴真身上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鉴真,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时才成功,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前面五次失败而放弃,也没有因为双目失明而惧怕,不畏艰难最终到达日本。 由于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称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日本派遣唐使的特征: 日本派遣唐使的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来华者素质高、范围广。 僧人
鉴真讲授佛经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身残志坚、不忘初心、不畏艰难乐于奉献……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学习历史人物的可贵品质
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接下来,我们把目光向西转移,来学习中国与古印度友好往来,在中国与古印度的友好交往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玄奘。 出示 玄奘西行图
说起玄奘你想到了什么? 《西游记》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的故事。小说的大多数情节都是虚构的,然而小平说的主人公唐僧他的原型就是玄奘。
玄奘在诵读佛经的时候,发现我国的佛经有很多地方翻译的不够准确,为了弘扬我国佛法,他决心独立一人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天竺在哪儿? 为什么去天竺?
4. 出示地图,大唐与天竺距离遥远,如果你是玄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呢?为什么? 在我过古代有这样一条道路,交通相对顺畅、驿站较多、商旅往来频繁,其中最有名的商品就是丝绸,被称之为“丝绸之路”。同时,我们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玄奘所选择的路线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城出发,出阳关,进入西域地区,后翻越葱岭,到达天竺。 玄奘西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西游记》 唐僧
古印度 佛教发源地 1.陆上线路 2.海上线路 3.两点直线
恶劣天气 疾病
食物短缺……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和聆听老师的讲解
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提高学生区分影视作品和历史实的能力。
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进行路线图绘制,让学生参与、体验历史课堂。
感受玄奘取经的艰难性,学历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5. 即使困难重重,但是玄奘没有放弃,在“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心念下用时四年走了五万里路程终于到达了天竺。到达天竺以后,在当时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此后游学整个印度半岛,在游学时积极传播我国文化,是中国文化在印度半岛留下深深的足迹。
经过学习,玄奘的佛学造诣很高,在印度主持了一次为期18天的大法会,参加者十多名国王、五六千名高僧,无不对玄奘表示佩服,许多国王想要以优惠条件希望玄奘留在他们国家,但是玄奘不为名利所动,毅然决然回到唐朝,唐太宗派宰相亲自出城迎接,专门修建大雁塔储存玄奘带回来的佛经,后进行翻译工作。
玄奘除了传播大唐文化、翻译佛经意以外还有哪些贡献?
他还将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到玄奘是中印交往的友好使者,他将我们大唐文化传播到了印度半岛。
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1).使节 、 留学生
(2).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3).崔志远
学生共同完成此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历的意识。
过渡:大唐文化不仅传播到了东边的日本,西边的天竺,世界各地都有大唐的影子,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唐朝对网交往活跃的原因。
出示材料(略)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3.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培养学生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的几个核心词是:强盛、活跃、双向、世界。大唐王朝是强盛的,对外交往是活跃的,影响是双向的,但又不是对等的,我们唐朝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更加强大,所以大唐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播洒到了世界各地。而今天,国家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带领下,更多的国家会走向富裕,我们将会与世界各国共创美好未来!
通过总结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同时认识到大唐王朝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