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通过选择典型事例来反映志愿者精神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文章内容,。
3.感受志愿军的可爱之处。学习志愿军战士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学习志愿军的爱国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学习本文通过选择典型事例来反映志愿者精神的特点
感受志愿军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文章内容,
了解通讯的文体,学习本文通过选择典型事例来反映志愿者精神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2019年6月20日,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盛情欢迎。
其中有一幅欢迎横幅上用两种文字写着:“鲜血凝成的朝中两国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团结万岁!”那么中朝为什么有如此深厚的友谊呢?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扼杀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重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妄图吞并朝鲜,进而侵犯中国领土。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进行战斗和生活呢?魏巍同志为了向祖国人民报告这些,亲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生活在一起,给我们写了一篇篇感人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篇。那么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来看看。
预习与交流
摁(èn)
掰(bāi)断
坚韧(rèn)
淳(chún)朴
谦逊(xùn)
覆(fù)灭
过瘾(yǐn)
豁(huò)亮
犁耙(pá)
迸(bèng)裂
军隅(yú)里
脸膛(táng)
憋(biē)闷
聚歼(jiān)
掐(qiā)
塞(sāi)苹果
豁[
huò
]
【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豁亮】宽敞明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开阔】;开通;通达:~然。~达。显~。
背景、作者介绍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为了支援正在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奔赴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作品。
文体介绍
通讯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抒情议论是建立在叙事基础之上来感染读者并对记叙起点睛作用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五:整体感知
课文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松骨峰战斗(对敌恨)——英雄主义
马玉祥救朝鲜儿童(对民爱)——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心灵美)——爱国主义
(1)复述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复述要点:
什么战斗——什么人去作什么事——遇到了什么情况——如何战斗——战斗后情景、作用。
时间:二次战役时
地点:(书堂站(或者松骨峰)
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部队、敌军
起因:志愿军先头部队连向敌后猛插,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相遇。
经过:志愿军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持续8小时的激战。
结果:志愿军打死了300白多敌人,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歼灭了敌人。
(2)第二个故事进行批注
你认为哪些地方描写好?为什么?
(3)概括第三个故事
你认为要抓住哪些要点?
所以说这篇课文的主体结构是三个事例,开头结尾议论抒情。
六、课文分析,细读感悟
文章写敌人“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有何作用?
写出敌人进攻猛烈,表现出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烘托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
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掐”“摁”“倒”“烧”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掐”“摁”“倒”“烧”一系列词,写出了志愿军战士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情态,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3、“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句中“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突出马玉祥救人的毫不犹豫,当机立断。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4、分析我与吃雪战士的对话,品析他的精神品质。
(1)当我问他不觉得苦时,他是怎么回答的?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品质?
他说:“怎么能不觉得……我在这里吃雪就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表现了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
(2)当我问他想不想祖国时,他怎么回答的,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品质?
他说:”谁不想哩……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怎么答对呢?”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
5、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文章所选取的三个事例对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的重要意义。
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个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
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
七、总结
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是如此震撼人心,所以作者在结尾的时候再次提到“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一个“确实”和一个感叹号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头议论抒情
松骨峰战斗(对敌恨)——英雄主义
三个典型事例
马玉祥救朝鲜儿童(对民爱)——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心灵美)——爱国主义
结尾议论抒情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是最可爱的人
导入
这篇通讯具有新闻性、评论性,同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价值,在表达方式上让读者极具吸引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巍的语言美。
直述和引述分析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时候,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作者描述,显示了战士的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引用受访的话,表现战士对敌人的恨;引述烈士姓名,表达对烈士的崇高的悼念之情。
作者直接叙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介明快;引用受访者的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切合通讯体裁。
细致入微的描写
1、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动作描写。在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抱”“掐”“摁”等一系列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敬。
2、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深厚的感情,(2分)突出了他们淳朴、善良、敢于牺牲的品质,彰显了国际主义精神。(2分)
四、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就有强烈的抒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包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
1、8段后半部分。上文引述了营长的话,真挚感人,作者在亲切地呼唤”朋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
”,紧接着以两个反问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而见解,引起读者着同感。
2、12、14段与8段类似,都是对同一一个事例的总结,从结构上看,标志着一个事例的结束,从内容上,感染读者。
3、1-3段,议论、抒情。运用设问,排比自然衔接上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概括了战士精神面貌,抒发作者对战士的无比敬仰,热爱之情。
五、课堂练笔
请你以近期新冠疫情为话题,自拟题目,表达出你对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的敬意。(字数200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