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小节
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乘法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教材在之前便安排学生学习了乘法,也在上学期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好本课也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的运算定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课的教材内容
本课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复习加法运算律作为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在探索乘法结合律的过程中感知简便运算。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比较,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下册的小学生,从知识的起点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些都是学生同化新知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对知识的学习起着正迁移的作用。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并对数学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对简便运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乘法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
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
甲数+乙数=乙数+
(25+49)+51=25+( + )
a+b=b+a
(a+b)+c=a+(b+c)
(二)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例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9×4=36 (个) 4×9=36 (个) 9×4=4×9
答:一共有36个鸡蛋.
新知探索
6×4=4×6 29×8=8×29 25×7=7×25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三)知识突破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a
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
例二:图片小区共有多少户?
(一)这个小区共有8幢楼房。每幢都是24层,每层6户。
6×24×8=144×8=1152(户)
先算出每幢楼有多少户,再乘8,求出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6×(24×8)=6×192=1152(户)
先算出小区一共有多少层楼,再乘6,求出一共有多少户?
6×24×8=144×8=1152(户) 6×(24×8)=6×192=1152(户)
6×24×8=6×(24×8)
知识突破
16×5×2=16×(5×2) 35×25×4=35×(25×4)
12×(125×8)=12×125×8
3个数相乘,先把前2个数相乘,再乘第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课堂游戏
写出算式,说出运算律。
活动规则:同桌两位同学一方说等式,另一方面说出运算律,然后交换进行。看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
练习巩固,提高升华
1根据运算律,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数。
28×16=16× 25×13×4= × ×13
(60×25)× =60×( ×40)
125×(8×14)=(125× )×
说一说,各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61×25×4 8×9×125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