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5张PPT)
雷雨
作者:曹禺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品味人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深入品味人物语言
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赏析戏剧语言
欣赏人物形象
了解矛盾冲突
示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雷雨》的相关剧情。
2、理清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列出图表。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发表于
30年代,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作者介绍:
躬学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
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
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
,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
和凄婉的调子。
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剧情简介: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侍萍痴呆了……
运用
正音:
繁漪
(
)
惊愕(
)
汗涔涔(
)
谛听( )
缜密(
)
半晌
(
)
多音字
伺候(
)
间不容发(
)
伺机(
)
间离
(
)
骨朵儿(
)
混水摸鱼(
)
骨气
(
)
混沌
(
)
yī
è
cén
dì
zhěn
shǎng
cì
sì
gū
gǔ
jiān
jiàn
hún
hùn
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请同学们将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第一部分:(开头—“周朴园:可是你——”):写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进而展开两人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展开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两大矛盾:
一、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
二、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看课文,理清人物关系
展示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兄
妹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兄
妹
母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兄
妹
母子
母女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夫
妻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兄
妹
母子
母女
养父子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母子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养父子
夫
妻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兄
妹
母子
母女
父女
人
物
关
系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贵
四凤
鲁大海
母子
情人
父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养父子
夫
妻
夫
妻
主
仆
情
人
兄
妹
母子
母女
父女
︽雷雨︾剧照
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
《雷雨》故事情节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周发迹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即繁漪)为媳,逼侍萍出门,
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
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
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四凤在周家做工,与周萍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
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
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1、戏剧是一种
综合性舞台
艺术;它是借助
文学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等艺术手段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定位:《雷雨》是(
)(
)(
)(
)。
整理
多幕剧
现代剧
悲剧
舞台剧
4、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等等。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鉴赏的灵魂
——冲突
戏剧鉴赏的灵魂
——冲突
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鉴赏的灵魂
——冲突
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戏剧性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是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种冲突为对象。
——英国戏剧理论家 威廉·阿契尔
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______、
______、
______。
更强烈
更典型
更集中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人与人的冲突
?人物内心冲突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重逢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戏剧鉴赏的基石
——语言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都离不开戏剧语言,它是戏剧的基础构件,理解戏剧语言在剧中的作用,对把握全剧至关重要。
把握冲突
贴进语言
走进人物
·
个性化
·
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种类
·
人物语言
·
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的特点
·
潜台词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感情的纠葛)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似曾相识,有几分惊奇,但马上镇定,内心仍很平静
——感意外,疑惑
——更疑惑,警觉,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疑云已解,但内心复杂,有些不知所措,怀有一定的警惕,不明来意
——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
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
是真实的。
品味周朴园的语言(说说周仆园在认出侍萍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分角色朗读
讨论:周朴园对侍萍有无真情?
为何认出她后又突然变脸?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对鲁待萍表达情意。真?假?
?
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心?
把握冲突
贴进语言
走进人物
过去的侍萍
死了的侍萍
活着的侍萍
眼前的侍萍
矛盾与分裂
讨论:
1、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2、他为什么会如此思念死去的鲁侍萍?
3、周朴园是怎样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1、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1)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2)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3)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4)记住侍萍的生日。
(5)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6)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思念死去的鲁侍萍。
(1)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是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2)周朴园:梅家的
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3)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里么?
(4)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朗读感情:深情
2、他为什么会如此思念死去的鲁侍萍?
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抑郁而死,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骜不驯,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温柔贤慧,于是他对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
3
周朴园是怎样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
侍萍“现在还活着”、
“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
“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
(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
(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
(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
侍萍“现在
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
表现:
“惊愕”——吃惊而发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
“你先下去吧。”——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
(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
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
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恐惧,害怕,严厉而紧张,怕鲁侍萍揭其疮疤,因而声色俱厉。
——了解侍萍来因,缓和语气,稳住侍萍
品味周朴园的语言(说说周仆园在认出侍萍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那更好,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好的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欲以金钱收买,借此掩盖罪恶,冷酷,势利而虚伪
周朴园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从这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家庭生活不如意,所以他常常思念鲁侍萍;后来当鲁侍萍出现时,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自己的阶级尊严,所以对鲁侍萍冷酷无情。
(2)从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十分自私、虚伪、冷酷的人。
探究:“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
爱:1
多年来一直打听侍萍的消息想为她修墓
2
留着侍萍补过的衬衣
3
“你以为一个人做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
4
记着侍萍的生日,关窗习惯保留
5
要给侍萍五千块钱的支票
正方论辩小结: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对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他虚伪不如说他软弱更合适。他对鲁侍萍有真实情义,表现在:第一,他30年如一日怀念侍萍。赶走侍萍30年中,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并一直都把她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每年的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30年来他从南到北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律按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因生周萍着了凉,侍萍爱开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听到陌生的“鲁妈”的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客厅里总是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口中时时不离“前妻”。
这一系列生活细节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情和怀念外化出来。如果没有真情实意能做到吗?第二,周朴园对繁漪的每一次问候只是义务式的关心,并非夫妻间的情爱。对妻儿,他威严、专横、恩威并施,仿佛他的冷酷、专横只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这样说,30年来周朴园念念不忘侍萍,后来的两个妻子根本没有感情,也因为对后者没有感情,他才更怀念侍萍。第三,周朴园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实业家,而非一贯玩弄女性的浪荡公子。
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不爱
不爱:1
大年三十赶走侍萍,
2
虚伪问话
3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5
你现在要多少钱??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6
鲁贵要辞退,四凤也要辞退,
7
不准认周萍。
反方论辩小结: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地主家庭,他留过学,后来开工厂办实业,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他身上既有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气息,又有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的鲜明烙印,将二者贯穿和统一在一起的,是其自私、残忍和虚伪的本性。他充满血腥和罪恶的发家史,成了值得自豪和炫耀的“创业史”,
他获得了财富、身份,拥有了地位、荣耀。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心真情,但这种感情又极脆弱。当他面对家庭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这种感情,将侍萍推上绝路。一个人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既以死去,对他就不再有什么威胁。
这种怀念,又因他灵魂的内疚和补过赎罪之心而愈加重了它的重量,成为一种自慰与自恋的情绪。在他的内心深处侍萍的悲剧已不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件可以点缀和美化自己的装饰品。他对待侍萍的所谓“怀念”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条件的。当侍萍30年后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可能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利益,他惶恐无定,立即翻脸不认人,市侩相和铜臭味一下子本能地表现出来,他的所谓忏悔、赎罪立刻烟消云散了。这只能证实:周朴园对鲁侍萍根本
无真情实意可言。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30多年前,周朴园是个大少爷,曾到德国求过学,并不像他后来的儿子周萍那样胡闹。而鲁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这女孩子当时漂亮、伶俐,还读过书。在日常的接触中,周朴园感到鲁侍萍很懂事,能听懂他讲的话,服侍很周到,于是,对鲁侍萍产生了感情,犹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晴雯、袭人那样。以后,就发生了关系,生了两个孩子。周朴园的父母也是默认了的,已成了周朴园的偏房。后来,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谈《雷雨》之一
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特别是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繁漪是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从“吃药”那一场可以看出来。如果侍萍也算是“太太”的话,繁漪是第三个,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朴园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园自然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曹禺谈《雷雨》之二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
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
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
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
周朴园在雷雨中是处于风暴中心的角色,矛盾大多因他而起,各个人物的命运也因他而变,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掺入了复杂的因素。他很难说是哪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却代表着人性被极度扭曲后的状态。
《雷雨》人物赏析
——周朴园
首先是对侍萍。在无锡与她共同度过的时光是他偌大的黑暗的内心世界中惟一的存在过快乐的角落,惟一能诱启他的善念事物。但也成为了他无尽痛苦的源泉之一。他的品性早已脱离了人性发展所应在的轨道。时光流逝,他愈行愈远,对于过往的怀念也就愈加的深厚,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侍萍已死的“事实”和自己“正人君子”的身份这一脆弱的基础之上的,而侍萍的出现却将这一切打回了原形。
周朴园对于这个惟一有过感情的女人的确有数不尽的悔意,但有着家庭、事业、名誉、地位、伦理甚至是子女的种种拖累,周朴园的悔意被无情地物化为了“打发”。可当自己所面对的是鲁侍萍这种少欲寡求,软硬不吃的人的时候,他只有用强硬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底线了。妥协有了交点的时候就是他可以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可这时候闯入了一个人将妥协也化为了泡影——他就是鲁大海。
如果鲁大海不是周朴园的儿子,他也许会被打得更惨,但也正是因为鲁大海是他的儿子才让他更加坚定地赶走母子二人。铁腕的手段和比天还高的架子的确让老子在与儿子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可从儿子口中说出来的罪恶的发家史正是一颗酝酿了三十年的苦果,而且只能咽不能吐,周朴园跟天斗,跟命斗,跟人斗,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
周朴园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一副最沉重的镣铐,并最终套在了自己身上,他除了可憎,可恶,其实还有可悲。 ——夏浩煜
《雷雨》人物赏析
——周朴园
周朴园是《雷雨》这部剧中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可怜;他虚伪;他重利益轻感情。
周朴园是一个感情空虚的可怜人儿。他这一生就只有一次爱情的享受,那就是他和侍萍的初恋,可是为了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他狠心的抛弃了侍萍,亲手埋葬了这份珍贵的感情。此后的三十年,他就象活死人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他也渴望爱,他也有内心情感
的需要,可是现实是,他要面对自己妻子的背叛,他只能从他自认为死了的侍萍那得到一点点心里安慰,他想念过去“年轻”“很贤惠,也很规矩”的侍萍,他纪念跳水死了的侍萍,他只能沿着回忆的道路,去寻找早已逝去的真爱。
周朴园是一个爱自己盛过爱他人的虚伪的人。在侍萍跳水后,他派人去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他保留着侍萍顶喜欢的家具,他保留着侍萍当年在周家总要关窗户的习惯,这样一些行为,看似是为了纪念侍萍,实际上这是他爱自己的表现,他做这么多,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当年犯下的过错,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他怀念侍萍,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并不是真正爱侍萍,他真正爱的只是自己,揭开他虚伪的面具,看看真实的周朴园,只有两个字——自私。
周朴园是个重利轻感情的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在怀念过去的侍萍不仅仅是因为过去的侍萍,能满足他内心对爱的需求,更因为他认为侍萍死了,一个死人是不可能给他的利益带来损失的。当他知道面前这位鲁大妈便是当年的侍萍时,他立刻变得严厉起来“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话锋骤变,是因为他感觉到现在活着的侍萍会诶他造成威胁。此时,他怀念侍萍的柔情不见了,他惟利是图的资本家本性显露了出来。与侍萍自尊坚强的形象相比,周朴园是多么的丑陋可憎。
周朴园爱的永远是他自己,侍萍只是他爱自己的工具,在他生命里除了自己第二重要的便市利益。他是一个缺乏真实情感,被利益充斥内心的可怜、可鄙、可憎的行尸走肉。
——吴卿
明确:(历数爱与不爱的表现)从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看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许他曾经真诚地爱过鲁侍萍,也相信着真正的爱情,甚至还有过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但后来慢慢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压力下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最好不相见
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
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
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
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
便可不相弃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这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人物性格分析
周朴园
周朴园
——封建家长型的资本家
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周朴园
——封建家长型的资本家
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周朴园
——封建家长型的资本家
是矛盾的中心,是悲剧的渊薮。贯穿始终,促成整个悲剧的发生、展开最终由他清醒地承受悲剧。
侍
萍
侍
萍
·
善良软弱、贤惠体贴
·
命运多蹇、自尊坚强
——备受屈辱的劳动妇女
周朴园是一个有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曹禺谈《雷雨》之三
人物性格
周朴园:
自私、虚伪、无情、贪婪、丑陋的封建资本家。
鲁侍萍:
勤劳、善良、正直、有尊严、刚强、备受屈辱、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1、戏剧是一种
艺术;它是借助
、
、
、
、
等艺术手
段
,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综合性舞台
美术
舞蹈
音乐
文学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运用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
、
,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
更强烈
更典型
更集中
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3、戏剧语言包括
和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
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
,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
,戏剧语言
;第三,
;第四,
。
丰富的潜台词
易懂、上口
富有动作性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
要有个性化
4、曹禺,原名
,《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发表于
年代,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
》《
》《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万家宝
原野
北京人
30
日出
四、布置作业
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个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参考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曹禺的《雷雨》在
的时间和两个舞台背景
、
内集中地表现了两个家庭
个人物,前后
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节选的剧本安排了二条主要的情节线索:一条是
和
的矛盾,一条是周朴园和
的矛盾;同时,整个剧本还有
的矛盾。在这三条线索中,
处于矛盾的交叉点上,所以他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周家
鲁家
8
周朴园
繁漪
鲁侍萍
鲁大海
周朴园
30
一天
课堂小练习
周朴园、
2、《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哪两项(?)
??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B、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C、周朴园同繁漪——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D、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A
D
3、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A
4、课文一开始有这样的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场?景说明了什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B、增强舞台气氛。
??C、加强戏剧的真实感。
??D、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C
第三课时
分析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的特点
——《雷雨》人物语言分析
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
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例:
葛朗台---
守财奴的语言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
…
”
体会周朴园、鲁侍萍语言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台词分析(一)
?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
)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
潜台词分析(三)
我是你的妈妈啊!
……
他是你的弟弟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导演者引火人
审判者
如同一枝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芳香
“我只想我活得像个人”
提问:
为何以“雷雨”为题?
1、标题:双关;象征;以自然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揭示主题;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