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时期中国很富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东京 C.广州 D.临安
2.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其幸福指数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下列支持这一说法的有( )
①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夜宵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在勾栏里听艺人唱曲儿 ④在勾栏里看《窦娥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4.到2020年底, 中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正式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届时覆盖区内定位精度达到10米。古代四大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的是(??)
A.指南针 B. 印刷术 C. 造纸术 D. 火药
5.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 ( )
A.中华文化的弘扬 B.祖国山河的统一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6.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汉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9.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①在瓦子里听说书 ②在茶馆里烹茶招呼朋友 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在勾栏里听艺人唱曲儿 ⑤在勾栏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1. 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12.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瓦(即瓦子)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4)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材料二 他们(元朝)废止了科举,拦断了文人仕进的路途,那些知识分子……最后踱进了勾栏,本当撰写洋洋策论的笔,也就描情画态起来。
——余秋雨《舞台哲理》
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材料三 词、曲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说说词有什么特点。它成为宋朝文学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元曲有什么特点。它成为元朝文学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说说文学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
答案
一、选择题
1-12. D A A A B D A B C D B B
二、非选择题
13.(1)河南开封。
(2)北宋都城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
(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14.(1)词的特点: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原因: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2)元曲的特点: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原因:元朝废止了科举,拦断了文人仕进的路途。
(3)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