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9 10: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东北多,西南少 B.大分散,小集中 C.东部多,西部少 D.西北多,东南少
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共有56个民族 B.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
C.汉族均匀分布于全国各地 D.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读我国四条山脉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 )
A.天山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5.高大山脉往往是地形区的分界,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就分别是( )
A.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C.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6.水稻喜高温、多湿,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生产国,这主要得益于( )
A.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气候复杂多样 D.气候海洋性显著
7.下列属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是( )
①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②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
③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界线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8.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
C.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北 D.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9.下列各组中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铁矿、石油 B.土地、森林、水资源
C.煤炭、土地、水资源 D.煤炭、石油、土地
10.读图,请回答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
A.比重较大,后备耕地充足
B.比重较大,后备耕地不足
C.比重较小,后备耕地充足
D.比重较小,后备耕地不足
11.为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所兴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
A.引黄济青 B.引滦入津 C.南水北调 D.引滦入唐
12.2020年2月16日,X9021次货运列车满载集装箱,从郑州火车站发车,驶往中亚。该货运列车所经铁路干线有( )
A.京广线、京包线 B.京九线、京哈线
C.陇海线、兰新线 D.宝成线、成昆线
13.我国农业分布表现出东西部和南北方显著的差异,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气温 C.科技 D.土壤
14.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原因是( )
A.土壤比较贫瘠 B.劳动力耕作经验不足
C.热量不足,全年的生长期较短 D.降水不多
15.下列工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
A.辽宁开办钢铁企业 B.新疆大力发展水电
C.山西发展煤炭工业 D.深圳发展高新技术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如图1)和“人口密度图”(如图2),回答问题。
(1)在A、B、C、D四个省区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和省区简称)
(2)山脉①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山脉②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山脉③是________山。
(3)图2中的人口地理界线是____一线。据此,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据长江水文站资料显示,长江中下游一些站点水位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1)受灾地区主要位于秦岭﹣﹣①________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属于________带(温度带)和________区(干湿区)。
(2)A~G为此次受旱较严重的省区,其中B是________省,C是________省,D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F省的简称是________。
(3)E省地处________平原,该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的影响。读图,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4)干旱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举2例即可)。
18.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______ 和 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3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_________运河作为 输水主干河道。中线工程目前是从________水库引水北送。
(3)图中的引水、调水工程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4)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节水、保护水资源呢?请写出至少两条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我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及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京九铁路线分别为_;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是________。(填圈码)
(2)③铁路线与⑥铁路线交会形成的交通枢纽⑩是________。
(3)京广线连接的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________。
(4)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________(东密西疏/东疏西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我国领土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我国最东端最先迎来日出的地点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边送走晚霞,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故答案选A。
2.C
【详解】
我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稀疏,故选C。
3.C
【详解】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故A正确。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故B正确。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故C错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D正确。故选C。
4.B
5.C
【分析】
4.
我国800mm等降水量大致沿着秦岭-淮河一线,该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故选B。
5.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山脉以东是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山脉有关知识。
6.A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主要得益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故选A。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该线以南是我国南方地区,该线以北是我国北方地区,①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②错误。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③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也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④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属于亚热带,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⑤正确。结合题意,故选C。
【点睛】
8.D
【详解】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A错误。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地势陡峭,降水集中且地质不稳定,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9.B
【详解】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汽油、天然气、钢材都是经过人类加工后的产品。煤炭、铁矿、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土地、森林、水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C项煤炭、土地、水资源中的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 D项煤炭、石油都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选:D。
11.C
【详解】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的缺水;引滦入唐工程是引滦河上游的水进入唐山市,解决唐山缺水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故选:C。
12.C
【详解】
根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可知,郑州到中亚地区经过的铁路线有陇海线-兰新线-北疆线。故C符合题意。选C。
【点睛】
13.A
【详解】
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东耕西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西部之间降水差异大,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农业生产类型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降水少,以畜牧业为主;南北方存在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也是由于南方降水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故选A。
14.C
【分析】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地域差异显著;从作物熟制看,北方地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详解】
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选:C。
【点睛】
15.B
【详解】
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有资源、交通、市场和技术等,辽宁省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所以开办钢铁工业是合理的,新疆属于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所以不具备发展水电事业的条件。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多的省份,所以在山西发展煤炭工业合理,深圳科技发达,所以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根据题意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条件,分析解答即可。
16.黑 藏 新 黄土高原 塔里木盆地 巫 黑河—腾冲 东多西少
【分析】
根据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A为黑龙江省,B为西藏自治区,C为广东省,D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省区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黑龙江省,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是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山脉①为太行山,西侧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山脉②为昆仑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山脉③是巫山。
(3)图2中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省区概况、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淮 亚热 湿润 湖南 江西 合肥 浙 长江中下游 亚热带季风 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 农业灌溉(工业、居民生活)用水不足(紧张) 河流水位下降,影响水上航运
【详解】
(1)由材料可知,受灾地区主要位于秦岭和①表示的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
(2)A~G为此次受旱较严重的省区,其中B是湖南省,C是江西省,D省是安徽省,行政中心是合肥;F省是浙江省,简称“浙”。
(3)E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干旱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有灌溉水源不足,影响上游航运。
【点睛】
本题考查南方地区有关知识,要知道南方地区水田农业区的有利条件。
18.长江 华北 西北 京杭 丹江口 空间 一水多用 使用节水器具
【分析】
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修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丰富的长江水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详解】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2)南水北调共有三线工程,其中东线工程是利用我国著名的京杭运河作为输水主干道,减少了工程量。中线工程目前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
(3)图中所示引水、调水工程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4)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加上人为的浪费、破坏严重,水资源的不足问题严重,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等来节约用水。
【点睛】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有关知识,要知道东线与中线沿线经过的地区及各自的优势。
19.② ⑨ 郑州 京津唐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东密西疏
【分析】
考察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特点,考察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
【详解】
(1)读图可知,②代表的是京九线,连接北京到香港九龙鼎铁路线;④代表的是宝成线;图中①代表的是京沪线;⑨代表的是青藏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2)郑州是③表示的京广线与⑥表示的陇海线交会的交通枢纽,是河南省的省会。
(3)京广线的起止点是北京和广州,北京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因此京广线连接的是京津唐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读图可知,图中东部的铁路干线分布密集,西部较少,其分布特征为东密西疏。
【点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