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 国 历 史
八年级(下)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学任务一 :定点小组合作竞争
列举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提示:结合本书第一、二单元和八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概括)
任务分解
国际:帝国主义的政治遏制(对社会主 义的仇视)、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国内:反动残余势力的政治反扑、经济 破坏
(注:国际和国内环境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学任务二:不定点小组合作竞争
将教材正文作为阅读材料,根据下列问题要求提取有效信息,归纳要点
(1)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有什么直接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后来哪些国家最先响应?其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
(3)P48动脑筋(转换:你们能将其换成一个更简洁的问题并回答吗?)
任务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周恩来 印度、缅甸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任务分解
(3)转换问题: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求同存异”方针
帝国主义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借反共攻击中国,会议气氛十分紧张,有偏离既定会议主题即团结反帝反殖的危险
周恩来适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又使会议回到既定轨道上来,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案例应用、问题抢答
甄别下列外交案例,哪些符合或违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一种或几种)并说明理由。
案例一: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案例二: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
案例三: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案例四: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
案例五:菲律宾国会通过“海洋基线法案”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课堂巩固
全班齐声背诵本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
《历史填充册》第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