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音频(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音频(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5:16:05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老师: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五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目录
CONTENTS
课前导读
01
重点字词
02
课文赏析
03
课后拓展
04
课前导读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01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
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
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重点字词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02
融化(

萌发(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载途(

荣枯(

农谚(

海棠(

悬殊(

短促(

草长莺飞(

rónɡ
ménɡ
yùn


zài

yàn
tánɡ
shū

zhǎnɡ
字音易错
字形易错




读一读


)衰草连天

)等衰
shuāi
cuī
等次。即等级高低的意思。




读一读
融化:
(冰、雪等)变成水。
萌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
销声匿迹: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暮春时的美丽景色。
也作溶化。
也有“发生”的意思。
草木生长。
黄鹂。




课文赏析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03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返回




2.本文讲了哪些内容?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1.阅读第一部分(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阅读第二部分第4段,说一说中“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什么。
“这里”具体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单而易掌握。




(1)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三部分(6—10),回答下面的问题。
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2)第7—10段说明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阅读第四部分(11—12),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分析说明方法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
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举例子
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用引号表示强调和特殊意义。
打比方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作比较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大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列数字
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下定义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英国南部物候记录的例子,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比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举例子
作比较




本文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除这一特点外,本文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请速读课文,找出句子并赏析。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图画,使文章亲切动人,富有情趣。
语言生动形象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
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
了,生动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语言生动形象




谈谈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1.说明对象不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种事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种具体的事物。
2.写作目的不同。事理说明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是介绍某种道理;而事物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3.写作方法不同。事理说明文主要是以回答“为什么”为主,在写作时首要遵循的顺序是逻辑顺序;而事物说明文通常是以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对事物进行说明。




本节课,我们理清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通过精读文本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了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的特点,比较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课文主旨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课外拓展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04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1.收集与物候现象相关的诗句、农谚。
2.请你试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说明你熟悉的一种事物或事理。
3.完成积累拓展五。




谢谢欣赏!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