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来说,我在1957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但对于我来说,它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背。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__①__。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__②__。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1.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喻、拟人、引用
B.拟物、夸张、比喻
C.比喻、设问、引用
D.反问、对偶、比喻
【答案】C [“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某些东西”,从语义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句式绵长,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②原文使语气更加急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走在它的字里行间 ②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4.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存在五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9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答案】①将“囊括”改为“精选”或其他表达正确的词。②去掉“小说”或“文学”及其后面的顿号。③去掉“海内外”的“内”或“以及大陆”。④“务必”改为“请”。⑤把“贵出版社”改为“我社”。
5.《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为其三人写几句话,并能突出其“绝”之处。
【答案】曹操何等奸诈,竟借粮官人头弹压军心,更甚于借“梦”杀人;关羽何等义气,桃园结盟三兄弟,华容道义释曹孟德;诸葛亮何等睿智,舌战群儒,智算华容,空城计显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擒见县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县令屏退左右,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6.曹操为何对吕伯奢一家起疑心?
【答案】①逃亡途中,如同惊弓之鸟,对什么事都比较敏感。②吕伯奢及其家人的行动也的确让人疑心。文中交代,吕伯奢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说要去西村沽酒,便骑驴匆匆而去,这是可疑之一。庄后有磨刀之声,引得曹操与陈宫前去窃听,这是可疑之二。二人听得“缚而杀之,何如”,认为担心成为事实,这是可疑之三。
7.如何理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答案】①敢于和天下人为敌,体现了曹操性格中强悍的一面,这也是他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②陈宫责备他,他却不辩解,非常坦率地说出了自己做人的准则,体现了他政治家的野心。总之,这句话体现了曹操的敢说敢为,也体现了他的残忍、自私。
8.陈宫对曹操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一开始,陈宫听完曹操的慷慨激昂的陈词后,“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并愿舍弃官职,随从曹操而逃。可后来,当曹操一错再错杀掉吕伯奢后,陈宫默然,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9.假如你是曹操,离庄时遇上打酒归来的吕伯奢,你准备怎样做?
【答案】(示例一)跟曹操一样,杀掉吕伯奢,否则大志难图。
(示例二)跟吕伯奢说明真相,投案自首,否则会终生遭良心谴责。
(示例三)骗过吕伯奢,逃往他处。(也可以有其他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自己,这是故意吓唬刘备,以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
B.关、张二人撞入后园,是因为他们看穿了曹操的居心所在,认为这是一场鸿门宴。
C.对于玄德亲自在后园种菜一事,关、张二人始终不能理解。
D.曹操对于关、张二人莽撞进入后园的行为,将两人比作樊哙加以斥责。
【答案】A [B项,“看穿”错误,关、张二人只是担心刘备出事。C项,“始终”错误,刘备解释之后,关、张二人理解了他的做法。D项,“加以斥责”错误,曹操并未加以斥责,只是调侃。]
11.请分析小说中刘备的形象。
【答案】①善于保护自己,故借种菜一事,韬光养晦。②能看清形势,虽不言自己是英雄,但也晓知各路诸侯的情况。③机智灵敏,借打雷一事,掩盖自己的失态。
12.请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天外龙挂,暗合此时英雄聚会;龙之变化,与纵论天下英雄相符;“天雨将至,雷声大作”,使用巧合手法暗示刘备心理。
PAGE
-
5
-《水浒传》李逵负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________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________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________、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________……(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沙走石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飞沙走石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答案】A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的行为。以卵击石: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答案】D [“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项;句序不当,排除A、B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答案】C [根据句式的一致性原则,排除B、D项;“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项。]
4.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史记》,项羽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
(示例)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事必躬亲,但当我守着先帝遗命,六出祁山,五伐中原,魂归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
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5.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李逵怒回梁山泊,有什么样的举动?
【答案】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没说,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被人拦住,气做一团。
6.李逵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这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李逵既正直又鲁莽的一面。
7.“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这首小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首小诗极其精练地点出事件的始末,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
8.李逵虽然鲁莾,但黑白分明、疾恶如仇,还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试仿照文中这首小诗写一首称赞李逵的诗歌。
【答案】(示例)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正气尚能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董超道:“他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样般走,几时得到。”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里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薛霸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咕。”董超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了棍棒,解下包裹。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裹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氽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搀着林冲,又行不动,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这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得到。”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呵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上下做什么?”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事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被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句“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C.“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这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两个公人也想在这里杀害林冲。
D.本文情节环环相扣,例如林冲被烫伤了双脚之后,董超故意拿出新草鞋让林冲穿,这个情节引出“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也就很自然地为后文两位公人要在野猪林休息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答案】B [B项,环境描写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天气情况,十分炎热,为写林冲的棒疮发作埋下伏笔,并不是反映董、薛二人的急于杀害林冲而又找不到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10.请简要分析“薛霸便道:‘我替你洗。’”一句的含意。
【答案】被人指使的薛霸貌似尊敬谦卑的语气里包藏着害人的祸心,他表面上说是“替”林冲洗脚,其实是借洗脚之名从肉体上折磨林冲。
11.“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这几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渲染气氛:烟笼雾锁的猛恶林子,枝蔓层叠,郁郁苍苍,没有日光照进,营造了一种昏暗、凶险的氛围。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冤魂不断”,暗示下文董超和薛霸想在野猪林杀害林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