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填写下列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⑴三岁为妇, 。
⑵伏清白以死直兮, 。
⑶涉江采芙蓉, 。
⑷ ,依依墟里烟。
⑸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敛裾(jù) 兑现(duì) 细腻(nì) 如椽巨笔(chuán)
B、伶俜(pīn) 罪愆(yǎn) 侘傺(chì) 否极泰来(pǐ)
C、形骸(hái) 嫠妇(lí) 坟冢(zhǒng) 骇人听闻(hài)
D、猗郁(yī) 肄业(sì) 蕴藉(jiè) 义愤填膺(yīng)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B. 一个人夹在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C.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寞的平原,我怀念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雨水!
D.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明崇祯皇帝勤于政事,可谓夙兴夜寐,亡于闯王乃大势所趋,实不得已。
B.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
C.人要是有一颗像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D.不一会儿,大块的面团在他手里变成了细细密密、不绝如缕的面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名民歌的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赤壁赋》是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写。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D、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往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感谢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
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其孰能讥之乎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驰椒丘且焉止息
C、及其所之既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渺渺兮余怀
二、课内阅读鉴赏(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3分,共9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何为其然也
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作为后悔的。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借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平坦和近旁处,游览的人就会多;比喻如此去治学,其学问当然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5—19题(7分)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又一层淡
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要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
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5.上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一组是( )(2分)
A.淡淡 静静 弯弯 B.薄薄 淡淡 弯弯
C.静静 薄薄 弯弯 D.静静 淡淡 弯弯
16.作者用词讲究炼字。请分析划波浪线的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加点词“泻”“浮”字的妙处。(2分)
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
味的。”)是写实,还是比喻 并分析其妙处。(3分)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浣花溪记
(明)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①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②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释:①少陵:杜甫曾在长安城南少陵住过,因自称“少陵野老”。
②严公:即严武,曾任剑南节度使,与杜甫友善,多有照顾。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绿沉瓜,窈然深碧 窈:幽深。
B.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左:东面。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停。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19.下面各组句子都表明“浣花清远”的一组是( )
①西折,纤秀长曲
②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委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④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⑥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2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作者先介绍游踪的起点,然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浣花溪曲折变化的岸形和明暗变幻的水色。
B.第二段作者接着描绘行中之景,重点写的是沿溪种植的竹柏。因溪的远近不同,竹柏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近看“苍然”“阴森”,是浓绿的色调,远眺“如荠”,是一片朦胧的淡青色。
C.第三段用十分简净的笔墨叙述作者去杜工部祠的行程及途中所见,其中也穿插着引人入胜的景物描绘,溪水与屋舍交相掩映,颇有疏落之美。
D.“是日清晨,偶然独往”,作者不愿与“监司”“郡邑”一同前往浣花溪,是因为“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表明了作者喜欢安静的孤僻性格。
2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22、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3分)
23、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3分)
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5分)
24、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下列诗句所写人物的姓名。(3分)
⑴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
⑵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
⑶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
25、阅读下面《家》中的情节,请写出相关人物的名字。(2分)
(1)高老太爷去世,灵柩还停在家里,而A即将分娩,可是高家认为只有将产妇迁出公馆,搬到城外去,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于是A被迫和丈夫分离,搬到郊外一处阴暗潮湿的地方单独居住,分娩时,接生条件差,不幸去世。
(2)在节日的气氛中,鸣凤和B这一对年轻纯洁的恋人怀着紧张的心情在接近,他们先与别人行过礼之后,再羞涩又庄重地行他们之间的祝福礼,他们甜蜜地微笑着,心意互通。
A: B:
26、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祖父病危时)陈姨太责备觉慧道:“三少爷,你这样大,也该明白事理。你爷爷病到这样,你还要惹他伤心!”
陈姨太责备觉慧是因为什么事 请简要叙述这件事。
(2) 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
2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论语·第六篇雍也》)
【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
(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鉴赏(20分)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 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笑呢?
28.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4分)
29.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 咏梅》的作用。(5分)
30.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5分)
31.第七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3分)
32、将下面的句子,正确排序。(只填写序号)(3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
3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两,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季延中学2010—2012届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答题卡
1、填写下列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1) (2)_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__ _ ___ (4)________ _________
(5)
(6)
(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译文:
15.( )
16.
17.
18 19 20
21.译文:(1)
(2)
22.
23.
24.( )( )( ) 25.A: B:
26.我选第( )题
27.(1)( )
(2)
28.
29.
30.
31.
32.
季延中学2010—2012届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1)靡室劳矣;(2) 固前圣之所厚;(3)兰泽多芳草;(4) 暧暧远人村;(5仰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7) 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D B C B D D C B A C
14.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穷尽游洞的快乐。 15.C
16.“泻”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优美,将“月光”写活了。“浮”字,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态。(大意对即可,下同)
17.是比喻。(1分)这样写奇特鲜明,而又形象生动,作者觉得朦胧月色(小睡)“恰是到了好处”,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朦胧月色的特殊感受和喜爱。(2分)
18.D(趣cù,赶快。)
19.B(“清远”侧重于浣花溪环境的清静幽远。①句是勾勒浣花溪之形。④句介绍浣花溪中的陆地。⑥句介绍杜甫的画像清朗古朴。)
20.D(“孤僻性格”之语不妥,作者“独往”是因为他耻于与权官俗吏为伍。)
21.(1)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一带,溪水才有“浣花”的专门名称,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的缘故。
(2)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
22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最好的一句“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的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
23.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在这样的时节就在这样的环境为诗人饯行的。和谐的。这叫做以“乐景写哀情”,实质上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意思对即可)
24. ⑴(张飞 ) ⑵( 刘备 ) ⑶( 赵云 )25. A 瑞珏 B 觉慧
26.(1)指的是觉慧反对在高公馆抓鬼的事。高老太爷病了,陈姨太太等人半夜里求神跪拜,接着又请来巫师到各房间“捉鬼”,整个高公馆被闹得乌烟瘴气。觉慧反对巫师到自己房间来捉鬼,还指斥陈姨太是“活见鬼”(2)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仅带数名随从,轻驾小舟,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关羽顺利回到荆州,东吴智讨荆州的计划破产。
27.(1)D(孔子只是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这不符合他的“仁”的处世原则。)
(2)孔子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28、静谧(1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出山野幽静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山野静谧的特征。(3分)
29、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2分)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2分)
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分)
30、不同。(1分)第一个“价值”是指“我”所认为的野花的价值,即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世人,让世人赞美。(2分)第二个“价值”指野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在于其生命展开过程。(2分)
31、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②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③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6分,意思对即可)
32. 根据时间先后,我们可以判断④句在开头。然后注意到这句话中的“草原带和森林带”,与之照应,那么下面几句应按从“草原”到“森林”,从“森林”外到“森林”内的次序排列。这样我们就排出的最恰当的顺序:④②①③⑤。
《浣花溪记》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一带,溪水才有“浣花”的专门名称,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的缘故。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
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憎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
【参考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