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专题训练:《朝花夕拾》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衔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1)上面的文段出自哪本名著?请简单介绍一下这本名著。(从作者、主要内容等方面介绍)
(2)上面的文段中有一个人物——爱农,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
2.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一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①
父亲
②
③
衍太太
?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蟠蚌,在夜中鸣叫似的。
(1)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里的哪篇文章?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你能概括一下吗?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
4.
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本次阅读活动的专题是“爱与憎”,请你选取《朝花夕拾》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人物经历具体谈谈你对作者的“爱与憎”的理解。
A阿长??
B范爱农
?
5.
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是学生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所画,请把相关篇目写在横线上。
图1________????图2________???图3________???图4________
(2)《藤野先生》一文中写道:“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结合全文,说说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_____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部名著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7.
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参考示例,完成关于衍太太的批注。
篇目
片段
批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昂起来,摇着,地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示例: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先生读书时投入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率真可爱的老学究。
《琐记》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衍太太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
批注:
?
8.
名著阅读。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的《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请根据要求填空。
这是一场让孩子们渴盼的,“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却终于没有机会。
这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里,这组散文最初以《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
9.
最近,班级里开展了“《朝花夕拾》知多少”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人名)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辛辣嘲讽的是________这篇文章。
(3)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朝花夕拾》中一部分文章反映鲁迅先生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文章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二十四孝图》叙写了鲁迅在阅读“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儿童的悲惨处境。
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寻医问药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作风,揭示了这些“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谋害了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当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到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①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一文。
②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朝花夕拾》有这样一句评语:“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请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温馨的回忆”、《无常》《父亲的病》《狗﹒猫﹒鼠》《五猖会》中的“理性的批判”的相关内容,各选择一篇,分别加以阐述。
?
11.
结合《朝花夕拾》,完成小题。
(1)根据提示,结合你阅读过的《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分类
形象及特点
家仆、师长
①
②
邻人、庸医
多嘴多舌、自私阴险的行太太
③
④
思想先进、正直倔强的范爱农
调皮可爱、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2)《朝花夕拾》中还写到了“无常”“郭巨”以及“猫”“隐鼠”等形象,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形象,简要叙述相关的故事内容,并且谈谈你对该形象的看法。
(3)读完《朝花夕拾》后,有同学认为作者十分喜欢长妈妈,也有同学认为作者特别讨厌她。你是什么看法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12.
名著阅读。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qiāng,残害)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1)请结合《五猖会》或者《二十四孝图》中一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2)下列对于名著表述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十篇回忆性散文,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
C.《藤野先生》中“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文从医”的动因。
D.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她”是衍太太。?
13.
名著阅读。
(1)《父亲的病》一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C.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者自己的鼻尖。
D.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14.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
……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________集,作者是________。
(2)选文中的“她”指的是谁?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S城的人们对中西学堂的态度,能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
?
1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小题。
(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这个人是________。鲁迅疑心他是自杀,为他的死感到________。
(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________(学堂名称),这段经历在________(文章名称)中提及过。
(3)《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________
(4)《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请试举两例,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2)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
2.
【答案】
①藤野先生,②范爱农,③阿长(长妈妈)
3.
【答案】
(1)《五猖会》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表现了作者痛苦、难过的心情。
(2)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4.
【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鲁迅对她充满了感激。作者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这是爱;当鲁迅知道是阿长谋害了他的隐鼠时,就极严重地诘问她,并且当面叫她阿
长,这是憎。
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有心报国却不重用,是一个懦弱的人,鲁迅曾多次和他争吵,这是鲁迅对他的憎;回国后,他爱国、倔
强、耿直,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鲁迅和他成了挚友,这是鲁迅对他的爱。
5.
【答案】
(1)图1《狗猫鼠》,图2《阿长与<山海经>》,图3《二十四孝图》,图4《无常》
(2)原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结果:弃医从文
6.
【答案】
从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7.
【答案】
语言描写,通过写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干坏事,事后推卸责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8.
【答案】
迎神赛会,五猖会,旧事重提
9.
【答案】
(1)寿镜吾(寿怀鉴)
(2)《无常》
(3)B
(4)①狗·猫·鼠
○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0.
【答案】
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着重在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
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示例三:《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记叙的“我”儿时的保姆阿长给“我”吃福橘,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等事情
,蕴含着对儿时岁月温馨的回忆。
真理的批判:
示例一:《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示例二:《父亲的病》一文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管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示例三:《狗·猫·鼠》一文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
施暴者的憎恨。
示例四:《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11.
【答案】
(1)答案示例:①粗俗好事、心地善良的阿长②方正质朴、思想开明的寿镜吾(严谨正直、没有偏见的藤野先生)③故弄玄
虚、勒索钱财的陈莲河④伙伴、朋友
(2)答案示例:“无常”这个形象在鲁迅笔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通过“无常
“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
伪的知识分子。
(3)答案示例:虽然长妈妈有缺点,但鲁迅并不完全讨厌她。《狗·猫·鼠》里写踏死“我”心爱的隐鼠,《阿长与(山海经
)》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床上写“大”字。这些都带着明显的不喜欢。不过,在《阿长与(山海经》》里又写了她
主动为“我”买《山海经》,“我”感觉到了她的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而心生敬意;尤其是作者还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
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无疑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敬意。
12.
【答案】
(1)示例:《五猖会》中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他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或感受到封建家长对儿童的
压制,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不理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示例:《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让鲁
迅内心恐惧(担忧、害怕、反感),鲁迅感到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等(或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C
13.
【答案】
(1)①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②表达了作者那些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惋惜;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
情。
(2)寿怀鉴(寿镜吾)陈莲河?阿长衍大太
14.
【答案】
(1)琐记散文鲁迅
(2)衍太太她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背后鼓励别人家孩子吃冰、打旋,表面又充“老好人”;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教唆”我
”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可见她的自私、奸恶、虚伪、心术不正。
(3)抵制新事物,落后保守,思想僵化(或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5.
【答案】
(1)范爱农,悲伤
(2)矿路学堂,《琐记》
(3)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案中者”等。
(4)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
“孝道”的批判。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