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课件(5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课件(5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19:36:23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双调·沉醉东风》 元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仇视与排斥的态度,汉儒生一度被杀或沦为奴仆;后虽有变化,但汉儒生几乎无路可走,为了生活,更多的是踏入勾栏瓦舍,充当“书会才人”。一来维持生计,二来“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元代文人处在中国历史上最落魄的时期,无论精神面貌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唐代士子和宋代文人相比。这首散曲就反映了当时这种生活和思想。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作为杂剧作家,关汉卿与著名杂剧女演员交往甚多,关系密切,友谊深厚。朱帘秀作为独步当时的著名演员,嫁给了一位道士,由于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对她的境遇虽备表关怀,但又不可能明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言志,写作这首散曲以赠朱帘秀。
元曲简介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上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第三,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zhǐ
shà
jiàn
shà
pián
xiān
fěi
cuì

lóng
jiàn
yán
qíng

含着。“阁”通“搁”
轻盈
巧妙
闪烁
形容舞姿轻盈

那些
随意
如同,好像
指雨淋湿
穿过
弯曲的栏杆
照过
妍丽
显现
可爱
珍奇般地托举,意为珍
惜、爱抚
1.咫尺的天南地北,________________。
2.痛煞煞教人舍不得,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绣带舞蹁跹。
4.________________,射万瓦琉璃色浅。
5.富贵似侯家紫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朝云尽日悬。
霎时间月缺花飞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轻裁虾万须
巧织珠千串
金钩光错落
摇四壁翡翠浓阴
风流如谢府红莲
锁春愁不放双飞燕
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
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
一、阅读小令《双调·沉醉东风》,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提示:短短的几番嘱咐被哽咽之声打断。先说“保重将息”过于缠绵,见对方难分难舍后,马上勉励对方“前程万里”,鼓励对方,淡化离情别恨。送别女子是一个多情又善良的形象。
[品语言]
2.你认为“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简要分析。
提示:“执”“阁”两个字用得好。“执”“阁”两字,以动作、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女子送别情人的悲痛。尤其是一个“阁”字,描绘出了离别女子在此时此刻的复杂心境。她本来是送别,内心里却不忍别,又不得不别。所以涌出来的泪水,又不让它流出来,便“阁”在眼眶之中。这正是女子内心复杂感情的生动反映。
3.《双调·沉醉东风》的结尾“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痛煞煞教人舍不得”能否放在最后?
提示:不能放在最后。原文放在中间,写出了话说的一断一续,悲伤得说不出话来,更显离别时的极度悲伤,若放在最后,没有了悲伤得说不出话来的韵味,不能更好地表现离别时的伤感。
[析技法]
4.《双调·沉醉东风》中的“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提示:该曲词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与情人送别时的凄苦情景。“咫尺”极言离别时距离之近,“天南地北”极言离别后距离之远,从空间上对比,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气氛。“月缺花飞”,比喻分离的凄苦,与分别前的团聚从时间上构成对比,写即将分离的悲苦凄凉。
[悟情感]
5.这首小令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怎样的感情?
提示: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深挚真切,哀婉动人,描写了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
二、阅读散曲《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思考并回答问题。
[品语言]
6.“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中哪几个字用得好?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抹”“筛”“透”三个字,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同时隐隐约约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变化,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习气的深恶痛绝。
[析技巧]
7.“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提示:烘托,用四壁翡翠如同披上了浓阴,周围鲜艳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来烘托朱帘秀出场时的光艳照人。(共17张PPT)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他的杂剧作品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等。马致远的散曲作品,扩大了题材的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以“潇湘八景”为题写了八首小令,题目分别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山市晴岚》一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飏,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马致远少时迷恋功名利禄,因不遂心愿而退居老家,他愤世嫉俗,有消极避世的情绪,写景中透出隐逸的情致。
《双调·拨不断》 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心存郁闷,他们多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往往讽刺统治者,颂扬英雄人物,总结历史教训,多借历史人物抒发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的感慨。
关于元曲的体制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lán

shǔ
qiū
zhǒng
山中小镇
雨后空中雾气
雨后天晴
指没有官职的人
指历代称王称霸的统治者
版图,疆域
功业
用处
坟墓
1.四围山一竿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中,问英雄,________________?
3.禾黍高低六代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屏风又添铺翠
王图霸业成何用
楸梧远近千官冢
一场恶梦
一、阅读散曲《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
提示:这首散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飚,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
[品语言]
2.诗有诗眼,请找出此曲描写风景的“眼”,并简要分析。
提示:“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同时也成为下文描写的中心。
[析技巧]
3.这首曲子是怎样体现画的特点的?
提示:①除重点写“晴岚”之外,曲中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这些景色共同构成一幅井然有序、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图。②景物层次分明,色彩富于变化。由花村、草店写到山、天边,由近而远,具有层次感;色彩着金铺绿,鲜明亮丽。这种意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悟情感]
4.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这首散曲通过描绘一幅色彩绚丽、景色秀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小令《双调·拨不断》,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5.“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描写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景象: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
[析技巧]
6.这首小令抒发叹世情怀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设问。“成何用”作者自问自答,通过下文能够看出实质是没有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问英雄”说王图霸业无用;启下道出英雄终将化作尘埃与黄土。②对偶。“禾黍”对“楸梧”,“高低”对“远近”,“六代”对“千官”,“宫”对“冢”,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释理透彻。
[悟情感]
7.这首曲中“一场恶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提示: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称王称霸者的否定,曲折地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心情。(共13张PPT)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散曲家。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区)人。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小令853,套数9)的作家,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李开先《乔梦符小令序》:“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贫穷,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以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这首散曲就是其中之一。
《正宫·醉太平·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积愤难抑。
元曲的分类
元曲分为杂剧、散曲两种形式。
1.杂剧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本。
2.散曲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一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二是各曲同押一韵。三是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cuán

jiǒng
zhān
nián
dùn
tún
聚集
血花,即血
杜鹃
与……比较
埋怨
困窘
同“混沌”,懵懂
糊涂
安稳
1.______________,悬崖水挂冰帘,________________。
2.血华啼杜宇,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谁不见钱亲?________________,才沾粘便滚。
4.文章糊了盛钱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绝顶峰攒雪剑
倚树哀猿弄云尖
阴洞吼飞廉
人皆嫌命窘
水晶环入面糊盆
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
一、阅读散曲《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描写了天台山与瀑布的险寒景象。山峰如一排排寒光闪闪的利剑;瀑布由于高寒而凝结成冰,也像寒光闪闪的冰帘挂在悬崖上;除了自然景物之寒险外,山间动物之悲哀(猿之哀鸣,鸟之啼血)又染上无穷的阴森凄凉。
[析技巧]
2.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天台山的险?
提示:烘托,“哀猿”突出了猿叫之惨烈,从而给人险的感觉;“雪剑”说明山峰积雪形状,形容绝顶峰陡峭尖寒。用典,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凸显山之险烈。
3.前面的写景是如何与后面的议论紧密结合的?
提示:前五句极尽描写天台山之险,即山势险恶、雪成剑、水成帘、猿哀啼、鸟泣血,然后笔锋急转点明主旨,写人心之险恶,用景衬情,用重笔墨刻画山景来突出主旨,抒发议论,意味深长。
[悟情感]
4.《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对现实人生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二、阅读散曲《正宫·醉太平·无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5.这首小令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作者以大众化的口气,从“见钱眼开”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下笔,继而说到清白者如何在这一染缸中变坏,读书人如何在这一染缸中糊涂,直至当官的从这里上去以后门庭大变——门庭成为坑害人的迷魂阵。总之,在作者眼中,当时人们为了钱财而活着,一切颠倒了。
[析技巧]
6.“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比喻。“水晶环”比喻清白无瑕、光明纯洁的人。“面糊盆”比喻糊涂污浊,这里喻指当时的社会或官场。
7.“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这样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谴责,同时对社会上的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悟情感]
8.“葫芦提倒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葫芦提”运用了双关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既指“糊涂”也指“喝酒”,表面上看是作者处事态度消极颓废,实际上是作者激愤不平的反语。他发这感叹表明既不甘愿失足掉进这个社会的大染缸同流合污,也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痛苦。(共16张PPT)
乔吉(约1275-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世。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白朴(1226-1306),元戏曲作家。名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父白华,官至金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白朴7岁时,寄养于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家,好问待之如亲子。白朴为学甚勤,颇得元好问称赏。36岁时,史天泽迁中书右丞相,力荐白朴于朝,白朴“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
于是终身不仕,一生过着优游闲居生活,交流者均一时公卿名流。其散曲或清丽典雅,或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散曲今存小令37,套数4。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重观瀑布,就是重新观看瀑布,重写瀑布。因为李太白已写过《望庐山瀑布》,作者也已有同调《乐清白鹤寺瀑布》之作,这首散曲写于作者重上白鹤寺观瀑之时。
《越调·天净沙·春》 金亡时白朴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词人在游览山水时,曾写下了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越调·天净沙·春》就是组诗的第一篇。
元曲的发展时期
元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初期为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2.中期为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文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末期为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suō
xiāo
qiè
jiàn
lán
lóng
白绢,喻指瀑布
本指美丽的丝,这里形容
瀑布
云霄与银河,喻指天空
极高处
瀑布飞流溅起的水雾
担心
白色雪花
栏杆
窗帘
飞花
1.天机织罢月梭闲,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晒未干。
3._____________,阑干楼阁帘栊,_______________。
4.啼莺舞燕,_______________。
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
春山暖日和风
杨柳秋千院中
小桥流水飞红
一、阅读小令《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冰丝带雨悬霄汉”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这样写有何妙处?
提示:瀑布犹如悬挂在高空的冰丝和雨阵。这一句承“高垂”二字,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对瀑布进行描画,立体感特别强。
[品语言]
2.在“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两句中,“垂”和“寒”两个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提示:“垂”字写出了瀑布的气势,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传神地写出了瀑布之高。“寒”字写出了瀑布给人凉爽的感觉,感受亲切,正因为瀑布水量之大,瀑布之高,才能给人这种感觉。
[析技巧]
3.“露华凉,人怯衣单”是怎样运用“通感”的?
提示:把观瀑布的视觉印象转换成为知觉体验,生动地写出寒的原因和作者的切身感受。
4.你认为,此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比喻。作者以冰丝、白露、白虹、玉龙、晴雪的五种动态形象,比喻瀑布。
[悟情感]
5.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首小令主要通过描写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散曲《越调·天净沙·春》,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6.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提示:作者笔下的春天,和煦明丽,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充满新春的活力,到处是诗情画意。
[析技巧]
7.“春山暖日和风”和“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之间描写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提示:先从远景着笔,以翠绿的山,温暖的日,和煦的风展示春天的大环境;再从近景着眼,写庭院人家的春景。
[悟情感]
8.这首散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提示:这首散曲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共17张PPT)
周德清,元音韵学家。字挺斋,生卒年不详,高安(今属江西)人。善音律,兼长北曲。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
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
第24课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周德清读了《岳王传》后,有感而发,于是写作此曲,以寄寓对历史英雄人物岳飞的悼念和痛惋之情。
《中吕·朝天子·志感》 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吏连签日期的数字都不会写。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散曲便是对这个不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元散曲的艺术特点
元散曲作为一代文学,它具有以下特点:
1.从艺术形式上看,元散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但突破了诗词的格律约束;语言清新明快、自然朴实,有民间口语特点;表现风格讲究直率明快,毕露无遗,直述白描。
2.从内容和思想方面看,元散曲多有反映现实之作。当时的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元曲的反抗情绪最强,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种情绪在怀古咏史和归田退隐之作中都有表现。

jīng
luán

nèn
tèi
jiǎn
mǐn
qiān
披阅
掌握
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害死人
指军队
泛指人民
指中原
指天子
明白
夸赞推荐
如此,这样

磨折,挫折
运气不好
蹇,跛足
志向

过人,超出一般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正落奸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3.钱塘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5.志高如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成却被权臣妒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
愁风怨雨
长是洒西湖
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
德过如闵骞
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一、阅读散曲《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刻画了一个文武双全,对朝廷精忠,为宋朝的中兴强大建立了显赫功勋,载入史册、永垂不朽的形象。
[品语言]
2.“功成却被权臣妒”的“却”字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前三句写岳飞的功绩,后面感慨岳飞的遭遇,表达对奸臣误国的愤怒,这两层意思用一“却”字关联,前后形成极大的反差,“却”字不仅在结构上,也在内容上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析技巧]
3.请简要分析“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一句在抒情上的特点。
提示:这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酿造浓重的哀悼气氛,化悲愤为哀婉,体现岳飞英灵之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悟情感]
4.《看岳王传》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①作者对岳飞的钦慕、敬仰、悲惋。②对残害忠良的奸佞之辈寄以愤慨之情。③对朝廷“误杀人”,寄寓难以抑制的悲慨。④对自己寄以深深的解嘲,“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描写作者孤独凭吊岳飞的悲痛之情。
二、阅读散曲《中吕·朝天子·志感》,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5.《中吕·朝天子·志感》中“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几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示: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是愤世,写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反遭猜忌、压抑和排挤,表现了当时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
[品语言]
6.这首元曲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提示:这首元曲在语言表达上以晓畅明白的口语入曲,直抒胸臆,嬉笑怒骂,如开首三句,直接道来,对元代社会直言责刺;“老天只恁忒心偏”一句,矛头直指统治者,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讽时讥世的思想。
[析技巧]
7.这首散曲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提示: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对比。作者着眼两种人、两种不同命运的对比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怨刺。不读书的人有权,不识字的人有钱,没才能的人却有人推荐、夸赞,德行过人的人却地位轻贱,对比鲜明地写出了世道的不公,是非颠倒,贤愚不分。
[悟情感]
8.此曲主要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①谴责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②控诉摧残民族文化的变态社会;③抒发作者的愤世之情和无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