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新导向精选题(部编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
内容: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一支英雄的队伍,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
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它是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2.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盾牌。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
)
A.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D.新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4.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我国强军之路的措施包括
(
)
①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④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全面推
进练兵备战工作,坚决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下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6.电影《红海行动》向世人展现了我国人民军队的英姿。人民军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
D.人民军队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科技强军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
7.以下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B.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的
C.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D.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2015年4月13日,李克强在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第54届年会开幕式上说:“亚非法协是万隆会议结出
的硕果万隆会议确立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给我们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201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
(
)
A.50周年
B.60周年
C.65周年
D.70周年
10.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
(
)
A.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候
B.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上
C.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的时候
11.(2019四川广安中考改编)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
开始有了“中国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
A.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2.20世纪60年代,“冷战”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的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尤其是在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他”是
(
)
A.朱德
B.毛泽东
C.叶剑英
D.邓小平
13.右图是“中美建交纪念瓷盘”。瓷盘正面标有“一九七九年”的字样,该时间是
(
)
A.尼克松访华的时间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时间
C.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D.该瓷盘的制作时间
14.(2019江西中考)下表显示的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美建交
D.冷战结束
15.(2019贵州安顺中考)“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第19题9分)
16.(11分)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准备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
图2
2015年9·3阅兵时,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1)从图1到图2,人民解放军有何巨大变化?这一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我国导弹部队是何时组建的?其主要担负的任务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图1到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17.(2020山东日照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回答,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
(3)结合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4分)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2分)
(5)结合所学总结,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
18.(2020广东珠海香洲期末)(8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1954年曾说:“我们期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和一个和平的世界,以便我们能够安心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如果我们不能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难免要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材料二
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有关各国中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并相互友好。
-1954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突破期和转型期,实现了由区域性强国向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的转变,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方面,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另一方面,新中国突破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推动公正均衡的国际秩序的发展与完善。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材料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重大外交事件年表(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总理提到的“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中的“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突破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取得这些举世瞩目外交成就的原因。试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2分)
19.(9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2分)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分)
材料三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回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20世纪50年代初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故C正确。
2.A
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故选A。
3.C
四幅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成就,它们都属于国防军事领域的成就,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4.A
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在1966年。①②③符合题意。
5.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海军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6.A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
7.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最早提出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故选择B项。
8.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9.B
本题考查知识点万隆会议。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2015-1955=60(年),故选择B项。
10.C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集团仍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周总理的愿望。
11.A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12.B
根据材料中“70年代”“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与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有关。故选B。
13.C
“中美建交纪念瓷盘”是为了纪念中美建交。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选择C项。
14.A
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1972年到1978年中美贸易额增长幅度大,主要原因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符合题意。
15.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出现转机的时间是1972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说明国防建设已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1966年。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3)科技的迅速发展;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通过对图1和图2装备变化的分析,可知我国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可从科技、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考虑。
17.【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求同存异”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事例: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关系:和平友好、互利共赢。
(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据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并联系所学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根据所学,列举出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两例外交成就即可。(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18.【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两例即可)
(4)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协调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等。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如果我们不能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难免要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有关各国中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并相互友好”可知,“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根据所学,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两例外交成就即可。(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是推动协调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等。
19.【答案】(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2)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3)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据教材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2)问考查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如: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等。举两例即可。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