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硫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作业(基础+综合+提升)【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硫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作业(基础+综合+提升)【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20: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硫酸的用途和工业制备
1.有关工业制硫酸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黄或含硫矿石均可作为原料
B.尾气含有二氧化硫,在排入大气前需进行净化处理
C.工业制硫酸分为三个流程:硫磺或硫铁矿→SO2;SO2→SO3;SO3→H2SO4
D.SO2氧化成SO3,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2.(双选)在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3常用浓硫酸而不用水吸收是因为(  )
A.SO3易溶于浓硫酸而不易溶于水
B.用浓硫酸吸收,吸收的速率会加快
C.用水吸收时,易形成酸雾而阻碍再吸收
D.用水吸收时得不到纯净的硫酸
知识点二 硫酸的性质
3.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稀硫酸都难挥发
B.浓硫酸、稀硫酸都能氧化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
C.浓硫酸、稀硫酸在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D.浓硫酸、稀硫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4.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
B.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C.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D.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
6.下列可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有(  )
①H2 ②SO2 ③H2S ④Cl2 ⑤NH3  ⑥HCl
⑦CO2 ⑧HBr ⑨CO
A.①②④⑥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⑨
C.①②④⑥⑦⑧ D.全部
7.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8.(双选)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9.下列事实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有关的是(  )
①常温时用铁制容器运输浓硫酸 ②在硫酸工业生产中,用浓硫酸吸收SO3 ③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并有大量气体产生 ④浓硫酸能使胆矾变为白色 ⑤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HBr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0.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产生与停止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1.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
B.C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
C.D装置中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F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
12.(双选)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挥发性:H2SO4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知识点三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及粗盐的提纯
13.检验SO时所选用的试剂及先后顺序最合理的应为(  )
A.稀盐酸、BaCl2溶液 B.稀硝酸、BaCl2溶液
C.Ba(NO3)2溶液、稀硫酸 D.BaCl2溶液、稀盐酸
1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2CO3、BaCl2、NaOH、HCl
D.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15.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SO
B.含有SO和Ag+
C.可能含有SO、Ag+、SO中的一种或两种
D.可能含有SO或CO
16.(双选)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CaCl2、MgCl2 和 Na2SO4,过程如下: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Cl2 + Na2CO3===MgCO3↓+2NaCl
B.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
C.检验SO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滤液加稀盐酸时只发生反应:HCl+NaOH===H2O + NaCl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
A.重晶石 :BaCO3 B.石膏:CaSO4·2H2O
C.苏打:Na2CO3 D.胆矾:CuSO4·5H2O
2.某研究小组成员设计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论
A 将火柴梗伸入溶液中 变黑者为浓硫酸
B 加入金属铝片 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稀硫酸
C 分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 放热者为浓硫酸
D 加到CuSO4·5H2O晶体中 变白者为浓硫酸
3.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放热 强氧
化性
实验 装置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5.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1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 L,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被还原的硫酸为 mol
D.参加反应的Cu为0.9 mol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途径③:FeS2SO2SO3H2SO4
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
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7.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M与X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工业上,N转化为Q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C.若M为铁,则足量M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D.若M为碳单质,P溶于水得到的酸的酸性比Q溶于水得到的酸的酸性弱
8.用20 mL 18.4 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SO的浓度为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0 mol·L-1 B.0.75 mol·L-1
C.1.00 mol·L-1 D.3.18 mol·L-1
9.(易错题)将一定量的锌放入100 mL 18.4 mol/L 的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2.4 L标况下的气体X,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0.8 L,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0.1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X为SO2
B.气体X为H2
C.气体X为SO2和H2的混合物
D.气体X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三、非选择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实验中某同学将a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
(1)请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E中试管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收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实验装置E中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3)问题讨论: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还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足量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Fe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
(4)实验中该同学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1.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蔗糖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物质炭
C.实验中有大量气体产生体现了浓硫酸的强酸性
D.将产生的气体通人品红溶液,溶液会褪色
2.(素养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
A.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SO2气体
C.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装置丙中稀释,观察颜色可确定CuSO4的生成
D.利用装置丁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CuSO4·5H2O
3.如图是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B.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C.50 mL该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46 mol
D.2.7 g Al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 3.36 L
4.KCl样品中含有少量KOH、K2SO4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KCl,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Ⅰ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作用是除去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加入试剂Ⅱ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各步操作中所加试剂都必须过量,欲检验试剂Ⅲ已经过量,可以选用____(填字母)。
A.AgNO3溶液  B.pH试纸  C.K2CO3溶液
(4)以上操作流程中有________个步骤涉及过滤操作;从E中获得KCl晶体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时,应该停止加热。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工业制硫酸分三个阶段:①硫黄或矿石氧化:S+O2SO2或4FeS2+11O22Fe2O3+8SO2;②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③生成硫酸:H2O+SO3===H2SO4(用98%浓硫酸吸收)。
2.答案:BC
解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一个放热反应,如果水份太多,放出的热产生过多的水雾,从而影响SO3的吸收,浓硫酸沸点高,不易形成雾化,不影响三氧化硫的溶解,吸收效率高,A、D不符合题意;三氧化硫易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不会产生其它溶质,仍是纯净的;也易溶解在硫酸中,既可和少量水反应,也可和硫酸形成发烟硫酸(溶质为三氧化硫,溶剂为硫酸),B、C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硫酸是高沸点酸,浓硫酸、稀硫酸都难挥发,A正确;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B错误;稀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不反应,C错误;常温下稀硫酸能与铁反应,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稀硫酸,D错误。
4.答案:A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盐酸挥发,和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
5.答案:B
解析:区别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要看原物质中是否有水分子。一般来说,脱水性是对有机物质而言,其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以H2O的形式脱去,无机物质失水一般为吸水性,如CuSO4·5H2O失去结晶水,C不正确;A中浓硫酸表现吸水性;D中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只有B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6.答案:B
解析:浓H2SO4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也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如H2S、HBr等。
7.答案:D
解析: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因此将苹果块、胆矾晶体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在题中图示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硫酸会吸收它们中的水分,使苹果块萎缩,胆矾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析出晶体。D项pH试纸在浓硫酸中先变红后变黑,因浓硫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能使pH试纸炭化变黑。
8.答案:CD
解析:金属、金属氧化物(具有变价的金属元素处于低价态)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非金属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只表现强氧化性。
9.答案:C
解析:常温时用铁制容器运输浓硫酸,是应用了常温时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这是由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引起的;硫酸工业生产中,用浓硫酸吸收SO3,是应用了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及吸水性,以防止SO3溶于水或稀硫酸时形成酸雾,造成SO3不易被吸收;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是由浓硫酸的脱水性引起的,而有大量气体产生则是蔗糖脱水后生成的炭被浓硫酸氧化成CO2气体,硫酸被还原成SO2;浓硫酸使胆矾变为白色是应用了其吸水性;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HBr,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HBr具有还原性,如用浓硫酸干燥HBr,则HBr将被氧化成Br2。
10.答案:D
解析:因为①中含有大量浓硫酸,所以应该冷却后把①中上层溶液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生成SO2、CO2和水。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生成,无水硫酸铜会变蓝;再通过品红,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溴水,二氧化硫可以和溴水反应以除去二氧化硫;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A、B、D正确;D装置中溴水和SO2反应:Br2+2H2O+SO2===H2SO4+2HBr,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
12.答案:AC
解析:反应①生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与同一种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而氯离子不能被氧化,说明还原性Br->Cl-,A正确;反应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亚硫酸钠与溴化钠不是同一类型,所以不能比较Br2、SO2的氧化性,B错误;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说明挥发性H2SO413.答案:A
解析:先加入稀盐酸,若无现象,则可排除SO、CO、Ag+等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SO存在,A正确;先加入稀硝酸,如果存在SO,硝酸会将SO氧化为SO,无法排除SO的干扰,B错误;先加Ba(NO3)2溶液后加入稀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如果存在SO,硝酸会将SO氧化为SO,无法排除SO的干扰,C错误;先加入BaCl2溶液,如果溶液中存在Ag+,则Ag+与Cl-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无法排除Ag+的干扰,D错误。
14.答案:D
解析:粗盐提纯应先过滤得NaCl溶液,再倒入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NaCl晶体,A错误;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B错误;除杂加入试剂Na2CO3应在BaCl2之后,C错误。
15.答案:C
解析:A项错误,不能排除Ag+、SO的干扰;B项错误,因为溶液中SO与Ag+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由“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可以判断不可能含有CO。
16.答案:AD
解析:Mg2+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2NaOH===Mg(OH)2↓+2NaCl,A 错误;因为需要用 Na2CO3 除去过量的BaCl2,所以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B正确; 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的操作为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2CO3和NaOH,故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盐酸会与Na2CO3和NaOH发生反应,D错误。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A
解析:重晶石的化学式为BaSO4。
2.答案:B
解析:向稀H2SO4中加入金属铝片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B错误。
3.答案:D
解析:A项中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玻璃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被浓硫酸吸收,导致左侧烧杯中的水不断挥发,最后左侧烧杯内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右侧烧杯内的液体量,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中滤纸片接触浓硫酸后,很快会因脱水而变黑,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中浓硫酸滴到小试管内的水中,放出的热量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中因常温下铜片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判断浓硫酸是否表现出强氧化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4.答案:D
解析: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A不正确;浓硫酸与S作用时,只表现其强氧化性,B不正确;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成为稀H2SO4时,反应停止,参加反应的H2SO4少于2 mol,故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 L,C不正确。
5.答案:D
解析:浓硫酸可以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能发生反应。当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停止。反应过程中浓硫酸逐渐变稀,因此反应结束后铜和稀硫酸均有剩余,则参加反应的n(Cu)<0.1 L×18 mol·L-1×=0.9 mol;被还原的硫酸应依据生成的SO2来算,可得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n(SO2)== mol。 综上所述,故D错误。
6.答案:C
解析:途径①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正确;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B正确;由途径①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而途径③转移7.5 mol e-,C错误;途径①硫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原子利用率低,D正确。
7.答案:AC
解析: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Q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Q是三氧化硫,N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N是二氧化硫。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B正确;若M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铁不能完全溶解,C错误;若M是碳,浓硫酸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应的酸为碳酸,碳酸是弱酸,而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是强酸,即P溶于水得到的酸的酸性比Q溶于水得到的酸的酸性弱,D正确。
8.答案:A
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得溶液为CuSO4与稀H2SO4的混合溶液。反应前n(H2SO4)=18.4 mol·L-1×0. 020 L=0.368 mol,反应后n(SO)=3. 18 mol·L-I×0. 100 L=0.318 mol;因此减少的SO的物质的量n(SO)=n(SO2)=0.368 mol -0.318mol=0.050 mol。由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n(CuSO4)=n(SO2)=0.050 mol,则c(CuSO4)==0. 50 mol·L-1。
9.答案:CD
解析: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2.4 L÷22.4 L/mol=1.0 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8 L×0.1 mol/L=0.04 mol,参加反应的n (H2SO4)=0.1 L×18.4 mol/L-0.04 mol=1.8 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稀硫酸与锌反应会产生氢气,设反应生成x mol SO2,y 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x 2x x
Zn+H2SO4(稀)===ZnSO4+H2↑
y y y
x+y=1.0  2x+y=1.8
解之得x=0.8,y=0.2。
即反应生成0.8 mol的二氧化硫和0.2 mol的氢气,二者体积比为4︰1,A、B错误,C、D正确 。
10.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①品红溶液褪色 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②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
(3)随着H2SO4的消耗,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AD
(4)氧气 2Cu+2H2SO4+O22CuSO4+2H2O
解析:(1)Cu与浓H2SO4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2)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的简单方法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则SO2+2NaOH===Na2SO3+H2O。②关闭K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B广口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中的液体应不能与SO2反应,而且要防止SO2的溶解,A、B、C均能与SO2反应;D项,SO2难溶于饱和NaHSO3溶液。(3)浓H2SO4浓度降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检验余酸实质是检验H+的存在。Fe和Na2CO3溶液均能与H+反应产生气体,能证明H+的存在;BaCl2溶液不能证明H2SO4剩余,因为产物CuSO4也能电离出SO;Ag与H+不反应,不能证明H+的存在。(4)根据题目要求气体单质应为强氧化剂,且仅生成CuSO4溶液,该氧化剂为O2。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C
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炭化而变黑,A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脱水而炭化,浓硫酸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水,所以蔗糖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物质碳,B正确;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水,反应中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都降低,浓硫酸体现氧化性,不表现酸性,C错误;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正确。
2.答案:B
解析:上下移动甲中铜丝可控制反应是否发生,从而控制生成SO2的量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A正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中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B错误;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可以加水稀释,根据溶液是否呈蓝色确定是否有CuSO4生成,由于最后的反应体系中还有硫酸,所以稀释时应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C正确;结晶水合物加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不宜采取蒸发结晶,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CuSO4·5H2O,D正确。
3.答案:A
解析:A项,c==18.4 mol·L-1;B项,等体积水的质量小于浓H2SO4的质量,故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C项,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当0.05 L×18.4 mol·L-1=0.92 mol的H2SO4完全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为0.46 mol,由于反应后期,H2SO4浓度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则被还原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D项,标准状况下,Al遇浓H2SO4“钝化”。
4.答案:(1)BaCl2[或Ba(OH)2] SO
(2)K2CO3+BaCl2===BaCO3↓+2KCl
[或Ba(OH)2+K2CO3===BaCO3↓+2KOH]
(3)盐酸 BC
(4)2 蒸发结晶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解析:K2SO4需用BaCl2[或Ba(OH)2]除去,加入的试剂Ⅰ是BaCl2[或Ba(OH)2],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KCl、KOH和BaCl2[或KCl、KOH和Ba(OH)2]。加入试剂Ⅱ是为了除去Ba2+,为避免引入其他杂质,试剂Ⅱ应该用K2CO3,则D溶液中含有KCl、KOH、K2CO3。试剂Ⅲ是盐酸,目的是除去OH-、CO。D中所加试剂盐酸过量时,溶液会呈酸性,可以用pH试纸检验,pH小于7,也可加入K2CO3溶液,会有气泡冒出。在加水溶解后及加入足量试剂Ⅱ后可进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