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22: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_________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了________之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了什么景致?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蛾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结尾长叹“青衫湿”,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B.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C.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首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请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7.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江城子·密州出猎》从词风上属于______________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的典故,出自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串全词,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3)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河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2)选出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河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D.全诗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海景图。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炼字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该诗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答案】
(1)C
(2)D
【解答】
(1)C项,“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理解错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的是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2)“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A项,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属于直接抒情。
B项,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项,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属于直接抒情。
D项,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故选D。
2.
【答案】
(1)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人去楼空,世事苍茫,思乡
(3)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解答】
(1)两个空字,无论是在字面意义上,还是在暗含的感情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结合全诗来进行理解。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抒情。
(2)通读本诗,可知前四句主要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写诗人的思乡之情。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思乡之情。
(3)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句主要景物有“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加上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描绘:阳光灿烂,江边一片明朗,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秀雅;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青葱,郁郁苍苍,这是多么清新美好的景致啊。
3.
【答案】
(1)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表达了作者不甘心为女子,不甘心受到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2)“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答】
(1)“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也就是作者自己。“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强”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又表达了作者不甘心为女子、不甘心受到束缚的不平;而“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表现了作者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2)本词上片主要写作者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其中,“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当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秋瑾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她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作者身上,她还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路”之叹,令人动容。词的结尾发出了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情与惆怅尽在沾衣的泪水之中。因此“青衫湿”表达了作者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没能冲出家庭投身革命斗争的忧郁之情。
4.
【答案】
(1)C
(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解答】
(1)C项,应为: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一般用诗中的原词回答即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从中可知,描写的意象有“杨花”和“子规”。“杨花”“落尽”表明是暮春时节,以“杨花”表漂泊无定之感。“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厉,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渲染悲凉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5.
【答案】
(1)以诗为赠(回赠),烂柯人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解答】
(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本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二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诗人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政治改革中被贬被杀的战友们的怀念;借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
【答案】
(1)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样涌动,感慨万千。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解答】
(1)描绘诗句画面时,首先应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意象进行描述。注意意象不能缺失,要有适当的修饰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即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博大胸襟。
7.
【答案】
B
【解答】
B项,“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错误。“家书”指书信。
8.
【答案】
(1)豪放派,《史记》,作者渴望被重用的愿望
(2)D
(3)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取”“照”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解答】
(1)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本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属于豪放派宋词。其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的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典故讲的是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得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作者用此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愿望。
(2)D项,“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错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作者四十岁时被贬密州所作,写的是作者当时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这里的“少年狂”指的是中年的作者要像少年一样去“狂”一回,而非抒发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故该句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句用“天狼”喻指侵略者,塑造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进而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战场,杀敌报国的感情,展现了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宁可死去,也要留下爱国之心照耀史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其中“取”“照”两字,十分有力度,让感情更加强烈,情感更加浓郁,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9.
【答案】
(1)观
(2)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雄心壮志。
【解答】
(1)本诗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诗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诗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想象中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博大胸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
【答案】
(1)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答】
(1)阅读诗歌可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用“万两黄金”形容此时家书的价值,体现了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解答此题可以从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所用修辞、所表达的感情等角度进行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压”原义是从上面加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情景,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黑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敌人来势凶猛,“城欲摧”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敌军攻城的气势以及兵临城下的那种紧张感放大到极致,压迫感随之而来,体现出当时形势的危急。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1.
【答案】
(1)运用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B
【解答】
(1)赏析诗句可以从表达技巧(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角度进行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日月、星汉仿佛都是从大海中生发而出,运用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综合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2)B项,“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错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山岛上的景色。
12.
【答案】
(1)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现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缩绵的愁思,“涨”字用的准确。
(2)表达了诗人渴望和所思之人团聚的心情。
【解答】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使人感受到这样的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诗人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涨”字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同时蕴含着诗人无限的羁旅之愁以及难以解脱的痛苦,表达了诗人的绵绵愁思。
(2)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的重逢后的喜悦。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和所思之人团聚的心情。
13.
【答案】
(1)“嗟”字为叹息,慨叹之意,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解答】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为:我回答说前路漫长而渺茫,又感叹天色已近黄昏,学作的诗歌,空有惊人的句子。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现了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含蓄地交代了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为: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这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14.
【答案】
(1)D
(2)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答】
(1)D项,“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有误。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诗人是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诗人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15.
【答案】
(1)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答】
(1)描绘诗句画面时,首先应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意象进行描述。注意意象不能缺失,要有适当的修饰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表现出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用流畅的语言把诗句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即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四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是作者想象之景,属于虚写,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开阔的意境,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