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外城
围
放弃
巩固
震慑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少
极点
归顺,顺从
有利的条件
锐利
限制(在疆域内)
内城
护城河
离开
国防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
叛
背叛
助词,的
到
代词,指“得道者”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
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例一: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例二: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守一方而言)。
3.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
不是,作者论述的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继承孔子的思想,极力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经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虽不见效,而他的“仁政”思想已昭明天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非常厌恶、极力反对战争的孟子大抵不会去研究怎样夺取战争的胜利,他考虑的只能是怎样行“仁政”。本文确实用了不少笔墨去论证军事问题,但这只是表象,只是凭借,本文的最终目的是论证政治问题。本文的意图是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告诉人们通过行“仁政”来统一天下,而决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得出的推论。
5.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推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
A
D
A
真正,确实
怎么,哪里
教导,训诲
去,到
指丈夫
顺从
准则,标准
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叫做
能,能够
实现
告诫
谨慎
准则,标准
道路
居住
住宅,指仁
使……惑乱,迷惑
使……改变
使……屈服
停息
成年男子
遵从
女
汝
你
称为
作为
连词,就,便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代指“男子”
代词,代指“女子”
助词,的
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告诫
行冠礼
有时
离开
/
/
田地
集市
因此,所以
责任,使命
财资缺乏
违背
扰乱
经常
思虑
奋起。指有所作为
守法度的大臣
匹敌,相当
灭亡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狱官
贤士
违背
同“弼”,辅佐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受到震撼
使……坚忍
在国内
在国外
犯错误
任用,选拔
代词,这,这种,这样
用(这些办法)来
征验,表现
了解,明白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介词,从
介词,向,给,对
介词,在
介词,因为,由于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假设,如果
代词,代指“他们的”
D
B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
尽,全
直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削减
放置,安放
肩负,扛
敲,打
才,刚
更替
季节
严重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停止
背
放置,安放
隔绝
使……聚集
险峻的大山
用箕畚
反
返
往返
惠
慧
聪明
亡
无
没有
陇
垄
高地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连词,表示修饰
连词,表示转折
连词,表示承接
代词,他的
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指愚公
疑问代词,哪里
加强语气
介词,凭借,靠
介词,用来
助词,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这件事
不久
张开
听从
经过
不久
符节
营垒
拱手行礼
披甲戴盔
感动
脸色
先前
必,一定
驻军
军队
军营
慰问
使……劳累
拉
手持
先行引导的人员
被
披
穿着
式
轼
扶轼
担任
被
于是
用……的方式
到,往
的
将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