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9课 影子的秘密——剪出来的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9课 影子的秘密——剪出来的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9 21: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子的秘密——剪出来的画》
单元主题:走近名作
课题:剪出来的画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走近大师”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敢想、敢做,自由的表现,了解马蒂斯人物剪纸夸张的特点,带领他们进入剪纸的领域,进而喜爱上剪纸艺术。
本堂课的作业设计为长周期作业形式,第一课时《优美的舞姿》,通过画一画的形式设计一个优美的动作。第二课时《基思·哈林小人》模仿他绘画的人物,用线条概括的表现出人物的动作。本课为第三课时《影子的秘密——剪出来的画》让学生运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锡纸小人,了解影子具有拉长、变短、倾斜、放大的夸张变形的特点,并运用到小组作品中。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漂亮的纸筒》、《小小建筑师》、《撕撕贴贴变成画》、《剪剪小窗花》,他们有过剪纸的体验,但是学生对于马蒂斯这样的大师还不够了解。学生们只是通过上一节《色彩的搭配》初步了解了马蒂斯喜欢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然而对于人物剪影和马蒂斯的人物剪纸没有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物剪影的和马蒂斯人物剪纸造型的特点,利用手电筒探究影子变化的秘密,并会运用剪下的剪影人物制作一幅小组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探究中,发现人物剪影夸张的秘密,并运用剪出的拉长、变短、倾斜、局部放大的剪影人物进行创意组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马蒂斯剪纸人物的夸张的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人物动态和学习剪纸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拉长、缩短、放大等夸张的方法剪出人物剪影。
教学难点:运用手电筒探究出影子变化的秘密。
教学准备:
学具:剪刀、彩色纸、固体胶、铅笔、kt板、手电筒
教具:ppt、范画
教学过程:
二分钟预备铃:视频《剪影舞蹈》。
一、发现与观察
1、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刚才视频里截取的图片,你能说说这个影子有什么特点吗?
2、师总结:没有细节,只是再现人物动作和外轮廓,我们把这个称之为人物的剪影。
3、师:在你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人物剪影?
4、师:人物的影子里藏着许多小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出示课题)
说明: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观察两张图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了解人物剪影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剪影形象。
二、尝试与体验
1、师: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用剪纸的形式留住了人物的影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他的作品!(旁白:晚年,马蒂斯由于关节炎和其它疾病,已不能坐在画架前继续他心爱的工作。此时,他早已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已经创造了足够多的辉煌,但这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家并没有闲着,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剪纸创作中,并以剪纸的形式创造出新的辉煌。)
2、师:你觉得马蒂斯剪纸人物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板书:简单、夸张)
3、师:看,这是之前你们画的哈灵小人,请你利用锡纸小人扭出你图片上的动作。
4、师:那么大师的夸张表现和影子的秘密又有什么关系呢?(播放视频)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照射人物,仔细观察影子的变化哦。
5、学生交流影子的秘密(板书:拉长、变短、倾斜、放大)
6、小结:原来马蒂斯就是运用了拉长变短、倾斜和放大来夸张人物的。
7、再次观察马蒂斯的图,了解作品中除了人物外,还有背景的装饰。
8、作业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影子来跳舞》
①人物组合有创意。
②适当的添加小纹样。
说明: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根据上节课的作品,用锡纸小人弯出动作,是前一节课的延续,又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利用手电筒探索影子的变化,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影子拉长、变短、局部放大、倾斜这些特点就是夸张的表现。最后利用这些剪影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
2、评价
A:师评(心理感应,猜猜学生作品所表达的含义)
B:自评(小组代表介绍人物组合的创意)
互评(说一说)
说明:让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敢说,敢评价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你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送你们一个惊喜,看,你们的影子小人动起来了。(播放视频)剪纸是至今我所发现的表达我自己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希望你们像马蒂斯一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我。
板书:
影子的秘密——剪出来的画
范画
简洁
拉长、倾斜、
夸张
放大、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