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趣的拓印》
年级 一 学期 一 单元主题 奇妙的印迹 教材 上教版
主题 绘画 评价模块 绘画与表达 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美术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奇妙的印迹》,属于“绘画”主题中的“造型表现”学习内容。教学基本要求:①能发现有肌理的自然物和生活物品,选择合适的工具磨拓出痕迹并添画完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美术学科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有趣的拓印》。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寻找表面有凹凸感的物体,用敲印的方法提取物体表面的肌理,通过联想添画成作品。为第六单元《印迹的联想》奠定实物表面肌理认知以及印迹清晰地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还处于学习准备阶段,正在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虽然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体验过实物敲印图形的活动,也特别感兴趣,他们初步知道了生活中、大自然中不少物体表面有好看的纹理,但要用实物敲印出清晰的图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多给予启发引导,发现物体肌理之美,能够丰富学生感悟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经验,给学生提供另一条观察世界的途径,并在探索实践中感悟敲印的方法,在教师示范解读中明确敲印的要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物品和生活物品表面有凹凸的纹理,初步学会 用实物敲印出印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尝试敲印的活动中,学习用实物敲印出清晰的图形和联想添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凹凸感的物体,体验敲印和添画的乐趣,培育细心观察、大胆尝试的学习习惯,培育发现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敲印的图形清晰。
难点:根据印出的纹理,添加有趣的形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自选材料,完成敲印和添画。
作业要求:
(1)敲印清晰地纹理。(2)联想有趣的内容。(3)添加完整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颜料,课件、范画
学具:自然物和生活物品,颜料,炫彩棒。
教学资源 PPT课件、范画视频。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关键提问 评价要点
一、 游
戏
导
入 1、变魔术:莲藕变瓢虫
2、出示课题《有趣的拓印》 让我们看看日常生活中哪些废弃的厨余垃圾变成了什么? 能否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纹理可以变成有美感的画。
二、 尝
试
与
交
流 1、印一印 玩一玩
①学生尝试选择一件物品蘸色敲出印迹。
2、学一学 说一说
①师生共同探讨敲印出清晰纹理的方法。
②师演示敲印的方法和要领。
(得出结论:蘸色干湿厚薄适中,根据物品方向上下左右均匀)
3、找一找 摸一摸
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再次尝试敲印,并且尽可能的敲印清楚。
4、想一想 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添画的方法。
(根据外形和造型特征进行联想,变换角度进行添画)
5、教师示范,微视频赏析
在尝试敲印时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
身边还有哪些纹理较明显的物体呢?
能不能用学会的方法把物品敲印完整呢?
怎样才能让画面变得更美呢?
这些印迹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东西?
还缺什么?
能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完成敲印。
能否发现尝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出方法和要领。
能否根据学会的方法再次选择有肌理的物品敲印出清晰的纹理。
能否根据有关联的外形和造型特点联想到合适的形象。并能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添画。
能否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知道作画的步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通过多感官感受这一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拓印的表现手法,在互动交流和教师归纳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到了印出清晰纹理的基本要素和添画的表现方法,逐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教师示范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看清主要步骤,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创意空间。
三、 创
作
与
表
现 1、画一画
①作业内容:自选材料,完成敲印和添画。
②作业要求:
(1)敲印清晰地纹理。
(2)联想有趣的内容。
(3)添加完整的画面。
能否通过和伙伴合作作画,边继续选择物品敲印出清晰地肌理,同时添画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俩俩合作,完成拓印纹理,并适当添加画面的趣味性,完成作业。
四、 展
示
与
交
流 1、展示全班作品
2、学生互评
评价内容:
①印迹清晰
②联想有趣
③画面完整
④合作愉快
⑤收纳整洁
3、教师总评。
4、拓展:可以用更多的工具来拓印物品,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你能根据今天的作业要求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吗?
能否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学生能根据作业要求评述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知力和欣赏评述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有趣的拓印》
印一印 想一想 画一画
评价内容 印迹清晰
联想有趣
画面完整
合作愉快
收纳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