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七年级
下
9.木兰诗
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吗?
上下求索的屈原;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还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花木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千百年来,她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时至今日,
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
有少儿版的动画片,
有成人版的电视剧,
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
木兰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文言文朗读训练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文言积累。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作家作品
何为“乐府诗”?
背景资料
这首诗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80多年间,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
北魏因此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后来又灭夏国,灭“北燕”,灭“北凉”,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大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民的愿望。诗中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传颂和赞扬。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
(kè
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qí)/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chí)/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ɡ)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是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
2.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后面课件中内容说明:
吕蒙:加横线且用蓝色标注的,表示注释里有解释的词语;
“留”:没加横线且用红色标注的,表示补充解释的字词;
:打∨的表示必须掌握的字词,要求记住字词的意思或用法。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
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
声,
唯闻女叹息。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忽然间)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又
自主学习
正对着
门
问女儿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册,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
想
大规模地征兵。点,检查核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
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长大成人的儿子
自主学习
到集市上分别购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长长的马鞭。(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
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军战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死了,有的多年后胜利归来。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奔赴,这里指投身
寒气
清冷的月光
映照
这是互文,上下句合起来理解
表示多年,不是确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驰骋千里马,快快送我回到故乡。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名词作动词,记
自主学习
不愿做
拜见
希望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开开东边绣楼的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床。脱下从军时的战袍,穿上以前在家女孩子的衣裳。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互相
整理
当窗理云鬓,对镜
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
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对着窗户梳理乌云般的秀发,照着镜子在额头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同出征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同义复词,吃惊,惊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辨别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但是让)雌雄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对镜帖花黄
同
,
1.
通假字
帖
贴
2.
词类活用
“策”名词作动词,记,登记。
策勋十二转
粘贴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文言积累
3.
古今异义
古:
卷卷有爷名
木兰当户织
指父亲
出郭相扶将
今:
文言积累
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古:
门
今:
人家、门第
古:
外城
今:
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
古:
跑
今:
行走
雌兔眼迷离
古:
眯着眼
今: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4.
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集市
愿为市鞍马
买
市
文言积累
愿为市鞍马
愿意
愿驰千里足
希望
愿
将军百战死
将领
出郭相扶将
扶持
将
4.
一词多义
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粘贴
帖
文言积累
5.
成语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
名词,重要的事务
机
1.完成课后练习。
2.整理并熟记课文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并背诵课文及翻译。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