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三册练习题 第四章 闭合电路+电能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三册练习题 第四章 闭合电路+电能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29 09: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闭合电路 电能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和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了相同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结果是(  )
A.电风扇最多      B.电烙铁最多
C.日光灯最多 D.一样多
解析:选B 电风扇把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日光灯把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因此只有电烙铁把电能完全转化为热量,故选B。
2.某一阻值为R的导体,通过的电流大小为I时,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保持I、R不变,通电时间变为2t,则产生的热量为(  )
A.4Q B.2Q
C. D.
解析:选B 根据焦耳定律可知Q=I2Rt,若保持I、R不变,通电时间变为2t,则产生的热量为Q′=I2R(2t)=2Q,故选B。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灯泡的I?U图像,根据图像,计算甲、乙两灯泡并联在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时实际发光的功率约为(  )
A.15 W 30 W B.30 W 40 W
C.40 W 60 W D.60 W 100 W
解析:选C 从图像的横坐标(U)为220 V的刻度可找出对应的纵坐标(I)的值分别为I甲=0.18 A,I乙=0.27 A。则P甲=UI甲≈40 W,P乙=UI乙≈60 W,C正确。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
B.电源的总功率变小
C.电压表读数变大
D.电流表读数变大
解析:选D 当滑片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其有效阻值变小,所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变大,电源的内电压变大,路端电压变小,则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故C错误,D正确;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的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容不变,则由C=知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故A错误;电源的总功率P=EI,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则知电源的总功率变大,故B错误。
5.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未知。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可以求得的物理量是(  )
A.E B.r
C.E和r D.E和r都不能
解析:选A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1和I1,再次改变滑片P的位置,得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2和I2,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1+I1(R1+r),E=U2+I2(R1+r),由于R1未知,所以通过化简,只能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为E=,所以A正确,B、C、D错误。
6.如图所示的火警报警装置,R1为热敏电阻,若温度升高,则R1的阻值会急剧减小,从而引起电铃两端电压的增加,当电铃两端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铃会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
B.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
C.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减小电源的电动势
D.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
解析:选D 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R1对应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会增大,电铃两端的电压会增大,而电铃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铃会响,要使电铃两端的电压仍为原来的值,必须适当减小电源的电动势,相反,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故A、C错误;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R1对应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将使电铃的电压增大,要使电铃的电压仍为原来的值,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上移,以减小R2;相反,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把R2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故B错误,D正确。
7.电动动力平衡车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为某款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则该电动平衡车(  )
电池容量:5 000 mA·h 充电器输出:直流24 V/1 000 mA
续航里程:40 km 额定功率:40 W
行驶速度:≤20 km/h 工作电压:24 V
A.电池从完全没电到充满电所需的时间约为8.3 h
B.电池最多能储存的电能为4.32×105 J
C.行驶时的工作电流为1 A
D.充满电后能工作5 h
解析:选B 由于电池容量是5 000 mA·h,即q=5 000×10-3×3 600 C=1.8×104 C,充电器输出电流为1000 mA,所以充电时间为t===5 h,故A错误;最多能储存的电能为W=qU=1.8×104×24 J=4.32×105 J,故B正确;额定功率为40 W,工作电压为24 V,则行驶时的工作电流为I== A= A,故C错误;充满电后能工作时间t′== s=3 h,故D错误。
8.(2021·广州检测)在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判断错误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0.5 Ω
B.电阻R的阻值为1 Ω
C.电源的效率为80%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 W
解析:选C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当I=0时,U=E,由题图读出电源的电动势E=3 V,内阻等于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则:r== Ω=0.5 Ω,A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电阻R==1 Ω,B正确;电源的效率:η=×100%=×100%=×100%=66.7%,C错误;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时工作状态,由题图读出电压U=2 V,电流I=2 A,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出=UI=4 W,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电流表A的示数变为零。若电路中故障发生在灯L、电阻R上,用一根导线来判断电路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L断路
B.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R断路
C.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R断路
D.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L断路
解析:选CD 电流表A的示数变为零,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进行检测时,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与导线并联的用电器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另一个用电器断路或两个用电器都断路。若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L断路,也可能是R、L都断路,故选项A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R断路,也可能是R、L都断路,故选项B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R断路,选项C正确;若将导线并联在L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L断路,选项D正确。
10.国庆期间小明去逛超市,遇促销打折买了一个电吹风,电吹风的使用说明书上给出了如表所示的参数及图示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电吹风铭牌参数
额定电压 220 V
额定功率 热风 1 000 W
冷风 250 W
A.该电吹风发热电阻R的阻值约为64.5 Ω
B.该电吹风电动机M的内阻为193.6 Ω
C.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吹风吹冷风
D.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 000 J
解析:选AC 由题中表格可知发热电阻的功率PR=P-PM=1 000 W-250 W=750 W,所以该电吹风发热电阻R的阻值R== Ω≈64.5 Ω,故A正确;电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为非纯电阻,不能使用公式R=计算电动机内阻,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发热电阻断路,电动机工作,故吹冷风,故C正确;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功率仍然为250 W,故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W=Pt=250×1 J=250 J ,故D错误;故选A、C。
1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S后,调节R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增大ΔU,在这一过程中,有(  )
A.通过R1的电流增大
B.R2两端电压减小ΔU
C.通过R2的电流减小量小于
D.路端电压增大量为ΔU
解析:选AC 由电流I=可知,当电压增加ΔU时,通过R1的电流就增加,故A正确;由于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故R2两端电压减小量比ΔU小,B错误,C正确;因R2两端的电压减小,故路端电压增大量比ΔU要小,故D错误。
12.(2020·江苏高考)某汽车的电源与启动电机、车灯连接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开关S闭合,启动电机工作,车灯突然变暗,此时(  )
A.车灯的电流变小
B.路端电压变小
C.电路的总电流变小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解析:选ABD 开关S闭合,启动电机工作,外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增大,电源的内阻分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则车灯两端的电压减小,流过车灯的电流减小,A、B正确,C错误;由P=EI可知,由于电路的总电流增大,则电源的总功率增大,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8分)为了测量电阻,现取一只已经完成机械调零的多用电表,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1)将K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
(2)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选填“C”或“D”),使指针对准电阻的“0”刻度线。
(3)将调好零的多用电表按正确步骤测量一电学元件P的电阻,P的两端分别接a、b,指针指示位置如图所示。为使测量比较精确,应将选择开关旋到________(选填“×1”“×10”或“×1 k”)的倍率挡位上,并重新调零,再进行测量。
解析:(2)在进行电阻测量时,每次调整挡位均应进行欧姆调零,即旋转部件D。
(3)由题图知测电阻时指针的偏角太大,说明电阻较小,应换×10挡,并需重新欧姆调零。
答案:(2)D (3)×10
14.(10分)(2020·山东等级考)实验方案对实验测量的精度有直接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1.5 V,内阻小于1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1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Ω);
定值电阻R1(阻值2 Ω);
定值电阻R2(阻值5 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该小组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流表示数逐渐接近满偏,记录此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实验数据在U?I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电压表分流 B.干电池内阻较小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小   D.电流表内阻较小
(2)针对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的问题,该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改进了实验方案,重新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I/A 0.08 0.14 0.20 0.26 0.32 0.36 0.40
U/V 1.35 1.20 1.05 0.88 0.73 0.71 0.52
请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丙上已标出后3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在图丙上标出前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U?I图像。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所选的定值电阻为________(填“R1”或“R2”)。
③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请按照改进后的方案,将图丁中的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
解析:(1)路端电压U=·R=,若电源内阻远小于外电路总电阻,则电压表示数总是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变化范围小,故B项正确。
(2)①根据数据描点并连成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
②由图像可知E=1.55 V,U=0时I=0.59 A,故r′==2.63 Ω,由于2 Ω③先画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然后依据电路原理图将各仪器依次连接起来。实物电路图连接如图3所示。
 
答案:(1)B (2)①见解析图1 ②R1 ③见解析图3
15.(12分)电动玩具汽车的直流电动机电阻一定,当加上0.3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 A,此时电动机没有转动。当加上3 V电压时,电流为1 A,这时电动机正常工作。求:
(1)电动机的电阻大小;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
解析:(1)当电动机没有转动时电动机的电阻:
R== Ω=1 Ω。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P=UI=3×1 W=3 W。
(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
P′=P-I2R=3 W-12×1 W=2 W。
答案:(1)1 Ω  (2)3 W  (3)2 W
16.(10分)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电源电动势E=6 V,当电阻箱阻值为R=5 Ω时,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U=5 V,求:
(1)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源内阻r;
(2)电源的输出功率P和效率η。
解析:(1)由欧姆定律可得I==1 A
再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E=I(R+r)
解得r=1 Ω。
(2)由电功率公式得电源的输出功率P=UI=5 W
电路的总功率为P总=EI=6 W
则效率为η=×100%=83.3%。
答案:(1)1 A 1 Ω (2)5 W 83.3%
17.(1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 E=10 V,内阻 r=1 Ω,定值电阻 R1=3 Ω。开关S断开时,定值电阻 R2的功率为 6 W,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9 W。开关S 接通后,理想电流表的读数为 1.25 A。求:
(1)断开开关S时电流表的读数;
(2)定值电阻 R3的阻值。
解析:(1)开关断开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P1=P出-P2=3 W。
根据P1=I2R1,解得I=1 A。
(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I′(R1+R并+r),
R并=,又P2=I2R2,
解得R3=12 Ω。
答案:(1)1 A  (2)12 Ω
18.(10分)如图所示,已知路端电压U=18 V,电容器C1=6 μF、C2=3 μF,电阻R1=6 Ω、R2=3 Ω。当开关S断开时,A、B两点间的电压UAB等于多少?当S闭合时,电容器C1的电荷量改变了多少?
解析:在电路中电容器C1、C2相当于断路。当S断开时,电路中无电流,B、C等势,A、D等势,因此UAB=U=18 V。
当S断开时,UAC=18 V,电容器C1带电荷量为
Q1=C1UAC=6×10-6×18 C=1.08×10-4 C
当S闭合时,R1和R2串联,电容器C1与R1并联,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即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得
UAC′=U=×18 V=12 V
此时电容器C1的带电荷量为
Q′=C1UAC′=6×10-6×12 C=7.2×10-5 C
电容器C1带电荷量的变化量为
ΔQ=Q′-Q1=-3.6×10-5 C
负号表示减少,即C1的带电荷量减少了3.6×10-5 C。
答案:18 V 减少了3.6×10-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