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段通有恒定电流的电解液,若2秒钟有2 C的正电荷和2 C的负电荷相向运动,同时通过某一横截面,则电流强度是( )
A.1 A B.2 A
C.4 A D.8 A
解析:选B 因为有2 C的正电荷和2 C的负电荷相向运动,故通过截面的电荷量为4 C,由电流的定义式得I== A=2 A,故B正确,A、C、D错误。
2.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ρ=,对于在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导线来说,它的电阻率( )
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
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
D.由所用金属导线材料本身性质决定
解析:选D 电阻率与金属导线的电阻、金属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只与金属导线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D正确。
3.两根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合金丝a、b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中A、B所示,则a、b电阻Ra、Rb以及横截面积Sa、S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Ra>Rb、Sa>Sb B.Ra>Rb、SaC.RaSb D.Ra解析:选B 根据I?U图像可知,RbSa,选项B正确。
4.有一电压表,它的内阻是100 Ω,量程为0.2 V,现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10 A的电流表,则电压表应( )
A.并联一个0.02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0.2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50 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4 900 Ω的电阻
解析:选A 电表的满偏电流为Ig== A=0.002 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10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并联电阻阻值为R== Ω≈0.02 Ω,B、C、D错误,A正确。
5.(2020·广东肇庆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已知:电阻R1的电阻值为1 Ω,电阻R2的阻值为3 Ω,则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比为( )
A.3∶1 B.1∶3
C.1∶4 D.4∶1
解析:选D 电阻R1的电阻值为1 Ω,电阻R2的阻值为3 Ω,两电阻并联,由并联电路特点得,通过R1的电流为通过R2电流的3倍;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电阻R2所在支路电流,则A1示数为A2示数的4倍,即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比为4∶1,故D项正确,A、B、C错误。
6.如图所示,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开关S闭合前流过R2的电流为I,求S闭合后流过R2的电流大小为( )
A.仍为I B.I
C.I D.I
解析:选C S闭合前,流过R2的电流I=,S闭合后,流过R2的电流I′=×==I,A、B、D错误,C正确。
7.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分别采用了内接法和外接法,测得的某电阻Rx的阻值分别为R1和R2,则所测阻值与真实值Rx之间的关系为( )
A.R1>Rx>R2 B.R1<Rx<R2
C.R1>R2>Rx D.R1<R2<Rx
解析:选A 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R1>Rx;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R2<Rx,所以R1>Rx>R2。
8.电路中,每分钟有6×1013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 m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0.016 mA B.1.6 mA
C.0.16 μA D.16 μA
解析:选C 电流的大小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I== A=0.16 μA,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乙图像是正确的
B.甲、丙图像是曲线,肯定误差太大
C.甲、丙为非线性元件,乙为线性元件
D.甲、乙、丙三个图像都可能是正确的,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
解析:选CD 由于三种导电元件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故其I?U图像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故C、D正确。
10.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1∶R2=2∶1,那么( )
A.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2∶1
B.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1∶2
C.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2∶1
D.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1∶2
解析:选BC 当电压相等时,由I=得I1∶I2=R2∶R1=1∶2,B正确,A错误;当电流相等时,由U=IR得,U1∶U2=R1∶R2=2∶1,C正确,D错误。
1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导体材料有关
B.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纯金属的电阻率比合金的电阻率小
D.产生超导现象时,材料的电阻为零,但材料的性质没有变,材料的电阻率不为零
解析:选BC 电阻率的大小与温度和材料本身都有关,与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故A错误;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电阻率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故C正确;产生超导现象时,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为零,故D错误。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空载时输出电压UAB=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
C.AB间的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
D.AB间的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
解析:选ABC 空载时,AB间的电压为总电压的一半,即UAB=,A正确;当AB间接上负载R后,R与滑动变阻器的下半部分并联,并联电阻小于滑动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故输出电压UAB<,但R越大,并联电阻越接近于滑动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UAB也就越接近,R越小,并联电阻越小,UAB就越小于,B、C正确,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6分)(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金属丝的长度L=________m。
(2)分别使用10分度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棒的长度L和直径d,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长度L=________mm,直径d= ________mm。
解析:(1)刻度尺的读数应精确到毫米,故读数为5.59×10-2 m。
(2)游标卡尺的示数为主尺示数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故长度L=23 mm+5×0.1 mm=23.5 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固定刻度示数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故直径d=6.5 mm+21.3×0.01 mm=6.713 mm。
答案:(1)5.59×10-2 (2)23.5 6.713
14.(10分)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mm。
(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选填“大”或“小”)处;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选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Ω。
解析:(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 mm,所以L=(50+1×0.1)mm=5.01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5+31.5×0.01)mm=5.315 mm。
(2)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至最大处,是为了保护电流表和电源;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也是为了保护电流表和电源。
(3)由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可知Rx=R2=1 280 Ω。
答案:(1)5.01 5.315 (2)①大 ②大 (3)1 280
15.(10分)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为Ig=1 mA,内阻Rg=100 Ω,用它改装为有5 V和50 V两种量程的电压表,求R1、R2的阻值各为多大?
解析:当公共端与5 V端接入被测电路时,量程为U1=5 V,当公共端与50 V端接入被测电路时,量程为U2=50 V。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可知:
R1=-Rg=Ω=4 900 Ω=4.9 kΩ
R2=-Rg=Ω=49 900 Ω=49.9 kΩ。
答案:4.9 kΩ 49.9 kΩ
16.(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2 Ω,R2=3 Ω,R3=2 Ω。当开关K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6 A,求:
(1)电阻R3两端的电压U3;
(2)流过电阻R2的电流I2;
(3)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解析:(1)由欧姆定律可知U3=I3R3=1.2 V。
(2)电阻R2与R3并联,所以U2=U3
则I2==0.4 A。
(3)干路电流I1=I2+I3=1.0 A
R1两端电压U1=I1R1=2.0 V。
答案:(1)1.2 V (2)0.4 A (3)2.0 V
17.(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4 Ω ,R3=6 Ω,R4=3 Ω,U=2.4 V。
(1)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压表,它的读数是多少?
(2)如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它的读数又是多少?
解析:(1)ab间接电压表,R2、R3串联,再与R1并联,此并联部分总电阻为R并==5 Ω;
外电路总阻值R外=R4+R并=8 Ω;
I总==0.3 A;
U4=I总·R4=0.9 V;
U3=I总··R3=0.9 V
Uab=U4+U3=1.8 V。
(2)ab间接电流表,R3、R4并联再与R1串联,最后再与R2并联;
R并==2 Ω;
I3=·= A=0.07 A
I2==0.6 A;
Iab=I2+I3=0.67 A。
答案:(1)1.8 V (2)0.67 A
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为U=6 V,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 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 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触头P在R上滑动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解析:当P在最上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小,此时Rmin=R1+R2+= Ω
Imax== A=0.72 A
电压表示数Umax=Imax·=0.72× V=2.4 V
当P在最下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大
Rmax=R1+R2+R=10 Ω
Imin== A=0.6 A
电压表示数最小,Umin=0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6~0.72 A,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2.4 V。
答案: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6~0.72 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2.4 V